课件编号20109132

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尚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541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西省,期中,解析,原卷版,试题,历史
    尚美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4月单元练习高二历史试卷 时长:75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 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太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孔子、孟子则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这反映了( ) A. 传统文化突出共性否定个性 B.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C. 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根本 D. 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于西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西周末年,太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孔子、孟子则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结合所学可知,从西周末年到战国时期,有关“和”的内涵在不断发生发展、完善,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B项正确;“和”文化突出共性、尊重差异,并不排斥否定个性,排除A项;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是以人为本,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并不是根本,排除C项;传统的道德准则在西周时期处于萌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2. 北宋二程(程颢和程颐)声称:“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可见,二程( ) A. 极力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 旨在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C. 注重探索自然界的规律 D. 提出了平等和谐的理念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的中国。材料“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说明了人与人之间,上下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其实质是在维护封建等级秩序,B项正确;天人感应学说是董仲舒提出的,且其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探索自然界的规律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等级观念,非平等和谐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3. 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古代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地区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日本的中央集权制和土地制度以唐制为蓝本 B. 大约在2世纪,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 C. 越南全面模仿中国的赋税制度 D. 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亚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大化改新效仿了唐朝的政治制度,建立了日本的封建政治制度,A项正确;大约在4世纪,佛教经过中国传入朝鲜,排除B项;越南全面模仿中国的赋税制度说法错误,移植是正确的,排除C项;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 4. 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该“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李大钊主张“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国、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阻障、生活的烦累,应该逐渐废除”。鲁迅主张“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A. 提倡民主科学 B. 批判伦理纲常 C. 呼吁自我解放 D. 倡导文学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陈独秀主张国民要“脱离夫奴隶之羁绊”,追求“自主自由之人格”,李大钊要废除“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阻障”,鲁迅认为“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可见三者的共同点是打破束缚,获得自我解放,C项正确;题干提及的是个人与他人、家国、阶级的关系,是个人意志的觉醒,与民主科学不符,排除A项;批判伦理纲常只是部分目的,最终目的是促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