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10134

人生若只如初见——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14《古代诗歌三首》创读课(教案)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178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生,教案,创读课,古代诗歌三首,上册,九年级
  • cover
人生若只如初见———《古代诗歌三首》创读课 教学目标: 1理解三首诗歌内容 2体会诗人情感曲线 3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4树立积极人生观 教学重点:理解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树立积极人生观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情景代入法 教学步骤: 第一板块选景点 讲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说人生如果永葆初心,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就不会悲观自弃无所作为。这节课我们通过三首诗歌来探究人生如何永葆初心,永葆诗心。 讲述:三首诗简直是三个地方的旅游名片,带领我们去领略湖山风光,感受自然与社会之美。为了更好地体验这次旅行,老师为大家设计了四个任务环节:选景点、选驴友、选人生、辨诗心。首先是选景点,来,让我们出发——— 【屏幕显示】 中国旅游网推出三个热门景区搞活动,分别是建德江上的“烟渚”景区、杭州西湖望湖楼景区、江西上饶黄沙道夜景景区。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凭背诵古诗可以免费得 A 烟渚暮色 B 风雨望湖楼 C 黄沙道夜景 到一张游览门票。你觉得哪一个景区最适合自己? 先让我们看看诗人们在各自景区里经历了什么? (一)概括事件,明所遇 朗诵诗歌,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诗人所历: 【屏幕显示】一次停泊、一次骤雨、一次夜行 (二)翻译诗句,明所见 1结合注释诵读第一首诗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分别用偏正短语列出第一首诗诗人所见: (被烟雾笼罩)的江中小岛,(空旷)的野外(低矮)天空和树木,清澈的江水,(亲近的)月影(和李白的月下独酌好有一拼: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讲述: 很多有特殊关联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种统一的意境。也就是笼罩着作者情绪的情境。我们可以用质疑法来辨别体会意境。比如这里的意境是欢乐的吗?不是。是轻松的吗?不是。 【屏幕显示】 不欢乐,很忧伤;不轻松,很沉重;不热闹,很孤独。 2我们可以用填空的办法继续翻译诗歌,更全面地去体味诗歌的意境。 【屏幕显示】 船夫将船停泊在(笼罩着烟雾)的江中小岛边。 夕阳落下,暮色降临,客旅在外的我为(新的一天)而忧愁。 远望四野(空旷),远处的天空仿佛(比树还要低); 近看江水(清澈),月亮的倒影仿佛(离人更近了)。 【屏幕显示】 景物特点: 光线(朦胧),空间(空旷),气氛(寂静) 3下面用同样的办法来走进第二首的意象和意境。 【屏幕显示】 (黑色)的乌云如同翻滚的墨汁,(布满天空,遮山蔽日), (白亮)的雨滴洒落船头,乱如(跳珠)。 大雨骤至,人们都(吓得惊慌失措。) 忽然, 一阵(席卷而来)的大风吹散了(乌云), 吹净了(雨滴)。 望湖楼下, 湖水(重新恢复平静), 就像(乌云退尽明朗高远的)天空。 【屏幕显示】 景物特点: 光线(由暗到明),空间(广阔),气氛(热闹) 4尝试用这种填空的办法将第三首诗歌改写成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屏幕显示】 参考注释: 别枝:移别枝头,升上树梢。 鸣蝉:鸣叫着的蝉。 天外:天边。 雨:名词作动词,下雨,引申为降落。 旧时:从前的。 茅店:茅草搭建的旅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溪桥:溪水上的桥。 见:通“现”。出现。 【屏幕显示】 天边的明月移别枝头升上树梢, 树影变幻惊飞了栖息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送来阵阵蝉鸣 和稻花的香气,农人们正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一阵阵青蛙的叫声,仿佛也在齐声应和着。 天边几颗星星被云影遮得时隐时现, 不一会儿, 眼前落下了几滴雨水。 (赶路的我急忙寻找避雨的地方,) 溪水淙淙流淌,我走到桥头拐弯, 只见土地庙附近的树林旁边 从前熟悉的一家客店 突然出现在眼前。 【屏幕显示】 景物特点:光线:朦胧 空间:宽广 气氛:闲静 自然美+社会美 5意象与意境之别 【屏幕显示】 象———本义:大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