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11006

江西省宜春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2063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西省,宜春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学期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1.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 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甲骨文是晦涩难懂的,然而李右溪的趣说让我 ① 撼。她说:如果让我选择一个最浪漫的汉字,我应该会选择相字,一双眼睛看着一棵树。《说文解字》说:相,省视也,从目、从木。几千年前,树木茂盛, ② ,我们的祖先就那样站在树木前观察选择,随着文化的发展,相字的字义也一直在丰富。从相遇、相知到相爱相守,相字一直贯穿其中。 1. 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 ① 处的字全部正确的是( ) A. shěng 振 B. xǐng 震 C. shěng 震 D. xǐng 振 2. 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正确的是( ) A. 周而复始 B. 叹为观止 C. 气势磅礴 D. 漫山遍野 【答案】1. B 2.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字音。 省视:读音xǐng shì,看望,探望。 震撼:震动;摇撼。“震”不能写作“振”。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A.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一圈一圈地运转。 B.叹为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别的乐舞不必再看了。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C.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浩大。 D.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根据“几千年前,树木茂盛, ② ,我们的祖先就那样站在树木前观察选择,随着文化的发展,相字的字义也一直在丰富”语境可知,这里指树木多,遍布山野,应使用“漫山遍野”。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宜春,多么美的名字。这里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因韩愈所书的“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而愈加为世人熟知;因朱熹在此称赞“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而名扬四海( )这不是一座怡人怡情的城市,而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 3. 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不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就是一座怡人怡情的城市。 B. 这不是一座怡人怡情的城市,而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 C. 这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更是一座怡人怡情的城市。 D. 这是一座怡人怡情城市,更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 4. 在文中括号里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答案】3. C 4. B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病辨识与修改。 画线句“这不是一座怡人怡情的城市,而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语病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和语序不当,应修改为:这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更是一座怡人怡情的城市。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根据“这里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因韩愈所书的‘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而愈加为世人熟知;因朱熹在此称赞‘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而名扬四海”一句说明宜春城从得名到名扬四海,语意完整,可知应使用句号。 故选B。 5.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传统文化类影视作品佳作频现,搭建起丰富多元的中华文化传播矩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在从各个领域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国内外观众铺展开一幅幅瑰丽画卷。 ①不独古画,科普中医药知识、讲述中医故事的网络纪录片《国医有方》 ②探访特色民居、展现中国传统建筑智慧的《凝固的诗·探秘中国民居之美》 ③文化节目《书画里的中国》精心细致又充满想象力地向观众介绍名画背后的文化典故与传统技艺,还以画为媒介关联起北京众多文化地标,展现古都风采 ④中国古画作为颇具标识度的艺术瑰宝,获得了影视作品全方位的生动反映 ⑤以及聚焦非遗技艺,介绍非遗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的《海派百工(第二季)》等 A. ③④①②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