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11277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日期:2024-05-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2次 大小:7986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二,文化交流,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
  • cover
单元时空构建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知识点一 学校教育的发展 【基础·精细梳理】 1.中国古代教育 (1)形式:官学与私学是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2)表现 ①官学:汉朝的太学、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设立 政机构;汉朝开始设立地方官学。 ②私学 春秋时期 私学产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 唐朝 私学进一步发展,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 即蒙馆,启蒙的学塾 宋代 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最为著名。书院 萌芽于唐朝,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 制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3)作用:官学和私学在古代文化的保存和传播上,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典籍依托于此得以传承;支撑了科举考试的推行。 2.近代大学教育 (1)渊源: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2)成就 世 界 法国 拿破仑建立“大学区”制度,确立了国民教育制度 德国 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的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 美国 倾向于世俗化和商业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 中国 北京大学 ①京师大学堂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②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蔡元培接任校长后,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清华大学 ①1911年创办的清华学堂,次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 ②清华大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 3.现代中国的教育 (1)新中国成立初期 措施 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收回了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 ②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③国家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结果 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事业受到很大破坏。 (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 (4)改革开放新时期 ①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②20世纪90年代,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大量增加教育投入。 ③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教育迈入历史新征程,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4.学校教育的意义: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学校教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易错辨析 1.太学与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标志。(√) 2.国子监是基层教育的主要形式。(×) 3.学校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4.近代德国建立“大学区”制度,法国大学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 5.京师同文馆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情境释疑 1.阅读教材P80“《白鹿洞书院揭示》”,想一想:它由谁制定?它在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如何? 提示 朱熹。地位:它是中国书院发展史上一个纲领性学规。 2.阅读教材P81“学思之窗”,概括蔡元培的观点。 提示 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再是做官发财而是造就专业人才;大学的职能不再单一,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进行学术研究。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