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11325

第17课《壶口瀑布》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06-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23071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7课,壶口瀑布,课件,27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游记的三要素: “所至”是游记的线索:脚步所至、目光所至 “所见”是游记的主体: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 “所感”是游记的灵魂:直接感受、由景物引发的感想、理性思考 文体知识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感受,那么壶口瀑布是怎样的景象和气势,又何以征服无数人的心灵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作者简介 1 扫清障碍 铸 告诫 推搡 霎时 驰骋 漩涡 寒噤 迂回 汩汩 出轧 湿漉漉 震耳欲聋 前呼后拥 怒不可遏 挟而不服 zhù lù shà jìn jiè sǎnɡ xuán wō chí chěnɡ ɡǔ yōnɡ yū lónɡ è zhá xié 词语解释 推搡:使劲推;推抢。 驰骋:(骑马)奔驰。 乘隙:利用空子,趁机会。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潺:形容雨声、水声等,潺潺流水。 从从容容:留有足够的时间,而且常常有余。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着护卫。常用以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到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朗读课文: ①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②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经历及感受 第一部分(①):简要介绍壶口的地理位置,游览的次数。 第二部分(②~⑤):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和感受。 第三部分(⑥):赞美黄河的性格,歌颂无坚不催、勇 往直前、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我”两次游壶口的时间(季节),用波浪线画出游踪变化的词句(所至),完成下面的表格。 梳理游踪(所至) 次别 时间 游踪变化 换景方法 第一次 在半山腰 第二次 依在一块大石头上 雨季 枯水季 移步换景 下到滩里 逃离到岸上 下到沟底 走到河心 总结一 游踪是游记要素之“所至”,寻找“所至”要圈画文中表示时间推移、地点转换、观察角度变化的关键词,区分移步、定点两种换景方法和视角变换方法。 初访壶口(雨季) 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中壶口瀑布的语句。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雨季的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 第_____段的_____(原句),_____(从炼字、修辞手法、感官等角度来赏析) 表现了雨季壶口瀑布_____特点。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运用比喻手法,把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正沸腾的水,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之水在雨季时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凶猛景象。 听觉:涛声隐隐如雷 视觉:雾气弥漫,河水正沸着。 再访壶口 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第_____段的_____(原句),_____(从炼字、修辞手法、感官等角度来赏析) 表现了枯水季壶口瀑布_____特点。 感受壶口瀑布之美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表现了河水催人奋进、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