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14021

第9课《桃花源记》说课稿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1322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9课,桃花源记,课稿
  • cover
《桃花源记》说课稿 老师们:我说课的题目是《桃花源记》。 下面我将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这三个维度来分享我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桃花源记 》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可以领会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作者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呈的环境里,中年以后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生活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切身的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园。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的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生活的幸福愉快,人人关系融洽而友好,但是作者又清楚的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这篇文章里,他即用渔人的眼睛把这个理想社会的标本展现出来,又以渔人的复寻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学习本文有利于进一步了解陶渊明,了解那个时代。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八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和归纳的能力,能够对文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本篇文章是文言文,但是学生对个别语言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还不是十分到位,需要我们老师加以引导和总结。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基本理念出发和前面还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品析文章词句,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抓住重点段落分析,深入领会关键的词语所表达的内容,对文章进行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感知,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陶渊明文章创作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于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故事情节; (2)细心品味,从词句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陶渊明的理想社会与现实的矛盾,理解作者向往的社会是像桃花源一样的人人平等、没有战争、和谐安宁、躬耕劳作的理想社会。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堂课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诵读;讨论;探究。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预设2分钟) 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它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本节课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和学生进行对话,我会先询问学生是否理解“乌托邦”的含义,进而明确“乌托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所著书名的简称。作者在书里描写了他想象的没有阶级的幸福社会,并把这种社会叫做乌托邦,后来就用乌托邦指不能实现的理想。这是外国人对理想社会的称赞,而我国古代对于美好社会的向往也有一个代名词,那就是“桃花源”,进而导入本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预设8分钟)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朗读的过程中注意朗读的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教师纠正朗读错误。其次我会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说一说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带领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