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17534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植被与土壤问题(共20张PPT)

日期:2024-05-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39174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 cover
(课件网) 植被与土壤问题 高考专题复习 植被的生长受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1.气候与植被:不同气候→不同水热组合→不同植被。 2.土壤与植被: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植被生长状况。 3.地形与植被:海拔高度、坡向→水热组合→植被。 4.水文与植被:水文条件影响水生植物;洋流影响生物。 一、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植被类型及分布状况:自然带(森林、草原、荒漠) 2.植被覆盖率:森林→植被茂密;荒漠→植被稀少 3.生物多样性是否丰富。 二、植被特征描述 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3.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4.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5.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三、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水、气、净、美、物、尘、沙) 1.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物质组成: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3.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4.土壤剖面:自上而下分为,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耕作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 四、土壤及土壤剖面 土壤的形成是岩石圈、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1.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矿物养分与质地(物质基础)。 2.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动物活动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成土母质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3.气候:岩石风化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气温高,有机质分解速度快;降水多,雨水淋溶作用强,土壤肥力较低。 五、影响土壤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土壤的形成是岩石圈、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4.地形: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垂直分化。坡度和坡向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阳坡土壤温度条件好,阴坡土壤水分条件好。地形起伏大,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土壤厚度小。 5.时间:土壤发育时间越长,土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6.人类活动:自然土壤经长期耕作和培育,形成耕作土壤。 五、影响土壤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土层越深,肥力越高;水土流失严重,肥力下降。 2.透水、透气性好,肥力越高;土地板结,肥力降低。 3.有机质矿物质含量越高,肥力越高;雨水淋溶,肥力降低。 4.轮休轮耕制度有利于肥力保持;过度种植,肥力降低。 5.过度使用化肥,导致土地板结和土壤污染,肥力降低。 6.不合理灌溉、不合理的耕植方式,导致土壤退化,肥力下降。植被茂密多枯枝落叶;高温多雨,利于腐化;地势平坦,利于土层堆积. 六、土壤肥力分析 (土壤特征:土壤类型、土壤肥力状况) 【自然原因】: 1.地形低洼,地下水位高。 2.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3.夏季雨水冲刷稀释大量盐分,即“春秋返盐,夏季淋盐”。 【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七、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治理措施】: 1.农业措施:①合理的灌溉;②农田覆盖;③耕作培土;④平整土地; 2.水利措施:①引洪排灌;②开沟排水;③引淡淋盐; 3.生物措施:①植树造林;②种植绿肥; 4.科技措施:发展农业科技,利用化学试剂等中和土壤。 七、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1.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土壤侵蚀。 2.因地制宜,综合改良盐碱土及沙土。 3.采用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提高土壤肥力。 4.通过控制污染源及农业技术治理措施,减少土壤污染。 5.种养结合,休耕、作物轮作等 八、土壤的保护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地形、水文、气候、生物、土壤等)之间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