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18501

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18068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贵州省,历史,解析,原卷版,试题,三联
    三联教育集团2023-2024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4月联考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发表主张:“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为亡,故桀纣无天下而汤武不弑君”。该主张体现了( ) A. 家国情怀 B. 民本思想 C. 革故鼎新 D. 天人合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战国时期。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侧重“立君为民”,“天下”指的是“民心”,得民心谓王,失去民心谓亡,桀纣暴虐丧失民心所以汤武取而代之是顺民心,不是弑君,这体现了民本思想,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以民为本,与家国情怀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革故鼎新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 2. 汉代之前,儒家理念以“仁义”为先。汉代以“孝”为伦理观念之首,强调孝道的目的是“事亲孝就能事君忠”,这说明了汉代( ) A. 统治策略背离仁政思想 B. 三教合一局面开始形成 C. 选官标准决定意识形态 D. 儒家思想的时代性增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汉代以“孝”为伦理观念之首,改变了之前以“仁义”为先的做法,这种变化实际上迎合了汉代统治的需要,说明儒家思想的时代性增强,D项正确;以“孝”为先的统治策略并没有背离仁政的思想,排除A项;汉朝时期还没有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排除B项;选官标准取决于意识形态,而不是决定意识形态,排除C项。故选D项。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林立,南北朝的史学家竭力标榜自己所仕的王朝是华夏文化的正宗继承者,竭力贬斥竞争政权为蛮夷。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争论中蕴含着文化认同 B. 儒学正统地位受冲击 C. 明“夷夏之辩”的重要性 D. 南北文化交流被阻断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南北朝的史学家对“正统”的重视,恰恰说明了南北朝的文化认同,A项正确;当时是割据政局,材料无法反映出儒学正统地位受冲击,排除B项;明“夷夏之辩”的重要性是材料的表象,排除C项;“被阻断”,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4. 日本法制史学者指出:“自奈良朝至平安朝,吾国王朝时代之法律,无论形式上与精神上,皆根据《唐律》。”明朝建立以后,《大明律》和《大明会典》依然是日本研究和模仿的对象。这表明古代日本法律( ) A. 深受中国先进文化影响 B. 以推进社会变革为宗旨 C. 立足国情且有重大创新 D. 拓展了中华法系的内涵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皆根据《唐律》”、“《大明律》和《大明会典》依然是日本研究和模仿的对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法律借鉴模仿了中国古代的律法,说明其法律深受中国先进文化影响,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日本法律推进社会变革,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模仿学习中国律法,没有提及创新,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日本法律内涵,无法得出日本法律拓展中华法系内涵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5. 1708年,康熙谕令撰修全国性地图,传教士及中国学者采用当时西方先进的经纬度测绘技术。在全国各地进行了8年的实测工作,又用2年时间整理资料,最后完成了《皇舆全览图》。康熙此举意在( ) A. 培养国人近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