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1923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长街镇初级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3.2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44945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浙江省,4.3.2,PPT,32张,课件,并立
  • cover
课件32张PPT。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辽西夏北 宋辽西夏北宋的并立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契丹族960年 赵匡胤 东京 汉族1038年 元昊 兴庆 党项族1、契丹族原居辽河上游,游牧; 后学农耕定居 2、国名:先称契丹后改称辽 3、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4、时间:916年 5、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返回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生 活政治 经济 文化 生活辽统治者向汉族学习1、奖励垦荒; 2、迁移汉族人口北上; 3、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南、北面官,制定成文法律); 4、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 5.建立孔庙,春秋祭祀;辽圣宗时开始科举取士,创制契丹文字一、北宋与辽的关系:北宋由主动进攻到消极防御守内虚外1004年澶州战役1005年澶渊之盟战和澶 渊 之 战 北宋与辽的碰撞寇 准宋真宗 辽派使臣到宋营议和,宋真宗便再派曹利用去辽营谈判,应允每年向辽方输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以白沟河为界分治,并约定在1005年1月28日(宋景德元年十二月十七日)与辽方在澶州议和订约。澶州亦名澶渊郡,因而称“澶渊之盟”。 辩一辩正方:北宋与辽签定澶渊之盟用岁币换和平的方式可取。 反方:岁币加重了人民负担,用岁币换和平的方式不可取。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岁币”是北宋每年送给辽的银绢,而不是一次性的赔款)。 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生产得到发展,双方还通过“榷场”进行贸易。 评价澶渊之盟效仿契丹人穿衣宋仁宗曾下令禁止效仿契丹人穿衣。 宋徽宗再次下诏: “敢为契丹服若毡笠、钓墩之类者,以违御笔论。”(《宋史》卷153)契丹服饰宋仁宗曾下令禁止效仿契丹人穿衣。 宋徽宗再次下诏: “敢为契丹服若毡笠、钓墩之类者,以违御笔论。”(《宋史》卷153)西 夏西夏西夏的兴起1、党项族居中国西北,游牧; 后学农耕定居 2、国名:大夏,史称西夏 3、建立者:元昊 4、时间:1038年 5、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 二、宋夏之间的战与和1、战的原因、结果2、和的原因、结果战争破坏双方的正常生产和贸易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生产和贸易的发展庆历和议庆历四年(1044)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昊对宋称臣,结束战争状态。宋每年予西夏‘岁赐’绢15万匹,银7万两,茶3万斤。 西夏统治者向汉族学习1、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 2、翻译、印刷中原典籍和佛经; 3、用汉字铸造钱币 4、仿效中央王朝开设科举 西夏文字母姨兄、弟西夏文字 三、碰撞中的融合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学会农耕 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模仿汉字创造文字 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契丹文字辽西 夏 印 章 钱币辽西夏辽 西 夏 器 物西夏贡米西夏“兽面瓦当”西夏铜牛西夏飞天壁画民族大团结 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  ) 2、“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的盟约(  ) 3、北宋-辽-西夏是按建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   ) 我来诊断 B 盟约中有辽撤兵的内容 C 北宋答应给辽“岁币” D 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 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它是北宋战败后于辽达成的盟约A我能行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A.辽和西夏?? B.北宋和辽?? C.北宋和西夏?? D.北宋和吐蕃西夏的建立者是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铁木真BC1004年秋,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宰相 ?????????坚决主张抵抗。 A、杨业 B、岳飞 C、包拯 D、寇准是哪个皇帝御驾亲征,打退了辽军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DC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最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