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19275

江西省九江市2024届高三二模作文指导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73次 大小:262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江西省,九江市,2024届,高三二,三二,作文
  • cover
2024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二模作文指导 模考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苏轼云:“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为“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引述了这句话,勉励我们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坚信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 一年多过去了,这句话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触和启示?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读: 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引用“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奋力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这句话出自苏轼的《思治论》,意思是说“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在《思治论》中,苏轼痛陈了北宋政权面临的财之不丰、兵之不强、吏之不择“三患”之弊,并提出了课百官,安万民,厚货财,训兵旅之策。 他提问道:“古之人,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彼独何术也?”意在思考:古代那些成功的人,他们能向最难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凭借的是什么呢?对此,苏轼给出回答:“发之以勇,守之以专,达之以强”,意思是说在理想目标已经确定且明晰的情况下,就应当勇往直前、坚定不移、攻坚克难。唯此,目标才能达成,事业才能成功。 审题指导: 这句古语出自苏轼的名篇《思治论》,原文为:“古之人,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彼独何术?” 苏轼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古代那些成功的人,他们能向最难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靠的是什么呢? 对此,他给出答案:“发之以勇,守之以专,达之以强”,也就是说,在理想已经确定、目标已经明晰的情况下,就应当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矢志不移、攻坚克难。只有这样,事业才能够获得成功。 对于国家,对于个人,莫不如此。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体现了立志高远的胸怀、遇难不惧的定力。迎难而上,并非逆潮而动,恰恰是在迷雾重重中看到了历史前进的规律与方向,于是克服一切困难,也要不断向前走去。这种蕴含于内的顽强力量、外化于形的坚韧气质,千百年来始终激励着中华民族不畏风雨、不屈不挠、砥砺前行,书写出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角度一:砥砺前行,继续征程 2022在大家的同甘共苦、披荆斩棘中迎来终点,2023年,我们依旧要汇集努力与汗水,拧成一股绳,流向一条河,传承中华民族千年民族气魄、浩然精神,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年华! 角度二:贫贱忧戚,玉汝于成 “事不避难”,是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精神密码。“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各种艰难险阻和困苦环境,往往可以像打磨玉石一样,磨炼我们的品质、考验我们的意志,使我们终有所成。 角度三:追求最远大的目标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这需要勇气,更需要笃行。我们在理想已经确定、目标已经明晰的情况下,就应当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矢志不移、攻坚克难。 立意参考: 1.向最艰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 2.攻坚克难,铸就辉煌人生,创造国家美好未来。 3.祖国最困难的地方,就是我毕生奋斗的目标。 申论展示: 苏轼这句话的意思是“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远大的目标”。总书记引用这句话是对我们当代青年人的殷切期望,希望我们能拿出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从而把宏伟的目标变为现实。 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正是一代代人在磨难中奋起、在逆境中前行,才有了脚下这片土地的生生不息。但凡成功的事业,无不与困难险阻相伴,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不断克服前进路上的“至难”,才能取得“至远”成绩,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