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120195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3.3重力(教学设计 表格式)

日期:2025-10-07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34599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年级,科学,下册,教版,3.3重力,教学设计
  • cover
3.3 重力(教学设计) 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 3.3 重力 教学 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科学思维:理解重力三要素的具体表示方式,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 探究实践: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通过观察法等进行总结实验现象的相关规律,学习知识迁移法、转换法的应用、实验探究法等能力;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 难点:重力产生的原因;区分竖直与垂直 学情 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下第三章第3节,本节主要内容主要是重力,重力是初中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前学生已学习力及力的三要素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重力是进一步深化和延伸,从知识上看,重力在力学学习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后续受力分析等内容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看,重力与人类生活结合相当紧密,所以掌握好重力的相关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节内容拟用1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 准备 课件、课本、活动器材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 课 导 入 当熟透的苹果落到地面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苹果为什么会落向地面,而不是飞向空中?当向上抛石块的时候,你是否想过:石块为什么不会一直向上运动,而是要返回地面? 由物体下落思考重力的存在 新 知 讲 授 一、重力及其方向 抛出的物体落到地上,苹果下落,水总往地处流等等,由以上事实可知: 地球对周围的一切物体都有向下吸引的作用。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我们进一步分析一下重力 1.理解重力: (1)重力的施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 (2)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但注意重力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3)重力是非接触力,如在空中的物体,不论静止还是运动所受重力与原来相同; (4)物体和地球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地球也受到物体的吸引力。 活动:1.如图甲,将小球悬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待球静止时,在图上画出球静止时细线的位置。 2.如图乙,将铁架台倾斜一定的角度,在图上画出球静止时细线的位置。 3.根据实验现象确认重力的方向。 实验事实表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重力方向的理解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所在地的水平面向下,近似指向地心; (2)重力的方向与运动状态无关,不管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重力的方向不变。 3.重力方向的应用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建造房屋时,墙体的竖直性是房屋质量的重要指标,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图所示的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还可以检验平面是否水平,画是否挂正等。 思考与讨论:你能用重垂线做一个水平仪吗? 在三角板的顶端悬挂一个重锤,看重垂线是否和水平面垂直,来检查被测平面是否水平。 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4.重心 (1)重力在物体上的等效作用点叫重心。常把重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2)重心的位置:①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或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利用悬挂法来确定重心。 用线将薄板悬挂起来,在板上作悬线的延长线,两次悬挂所作延长线的交点就是板的重心。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不在圆环上。重心会偏向质量大的那一侧,质量分布改变,重心也会改变。 二、重力的大小 试着将身边的物品放在手中掂掂,你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物体轻重并不相同。这表明不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