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120335

6.3.9禽白血病 课件(共19张PPT)-《动物疫病防治》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日期:2025-10-16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181248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6.3.9,动物疫病防治,农业,中国,教学,同步
  • cover
(课件网) 禽白血病 一、简 介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传染病的统称,在自然条件下以淋巴白血病最为常见,其他如成红细胞白血病、成髓细胞白血病、髓细胞瘤、纤维瘤和纤维肉瘤;肾母细胞瘤、血管瘤、骨石症等出现频率很低。大多数鸡群均感染该病毒,但出现临诊症状的病鸡数量较少。我国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大多数鸡均会感染此病,但出现症状的病鸡数量不多。本病的危害主要一是造成低死亡率;二是鸡群的生产性能下降,肉鸡表现为生长性能下降,产蛋鸡表现为产蛋率和蛋的品质下降;三是造成感染鸡群的免疫抑制。其特征是在成年鸡中产生各种肿瘤。二、病的发生1.病原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ALV),属反转录病毒科,禽C型反转录病毒群,单股RNA。本群病毒分为A~J共10个亚群,其中以A~E及J亚群比较常见,A、B和J亚群的病毒是现场常见的外源病毒,C和D亚群病毒在现场很少发现,而E亚群病毒则包括无所不在的内源性白血病病毒,无致病力。白血病/肉瘤病毒对脂溶剂和去污剂敏感,对热的抵抗力弱。病毒材料需保存在-60℃以下,在-20℃保存则很快失去活性。本群病毒在pH5~9之间稳定,对紫外线有较强的抵抗力。2.易感动物鸡是自然宿主,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鸡对病毒感染和肿瘤发生的抵抗力差异很大,J亚群病毒仅侵害肉用型鸡。此外野鸡、珍珠鸡、鸽也可感染发病并引起肿瘤。母鸡的易感性比公鸡高,多发生在18周龄以上的鸡,呈慢性经过,病死率为5%~6%。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3.传染源本病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带毒鸡。4.传播途径主要以垂直传播方式进行传播,也可水平传播,但比较缓慢。临床病例的发生率相当低,一般多为散发。饲料中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主要引起感染鸡在性成熟前后发生肿瘤死亡,感染率和发病死亡率高低不等。一些鸡感染后不一定发生肿瘤,但可造成产蛋性能下降甚至免疫抑制。三、临床症状与病变临床症状:潜伏期很长,无特异临床症状,除表现为骨化石病的白血病患鸡腿骨等长骨变粗、变短等特殊症状外,其他病型很少显示特异的临床症状。病鸡主要表现为鸡冠苍白、皱缩,精神委顿、食欲不振或废绝,病鸡消瘦,出现水样腹泻,脱水。产蛋鸡产蛋量下降,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肉鸡表现为生长性能下降,料耗上升。有的腹部膨大,可摸到肿大的肝脏和(或)胃,俗称“大肝病”。病鸡多因衰竭而死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最为常见白血病肿瘤。剖检可见肿瘤主要发生于肝、脾、肾、法氏囊,也可侵害心肌、性腺、骨髓、肠系膜和肺。肿瘤呈结节形或弥漫形,灰白色到淡黄白色,大小不一,切面均匀一致,很少有坏死灶。有粟粒状肿瘤分布于肝实质内,肝脏均匀肿大,灰白色,质地脆软。脾肿瘤呈大理石状。本病肿瘤与马立克氏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的肿瘤很难区别。四、诊 断主要根据流行病学和病理学检查,诊断的要点是16周以上的鸡多发,呈渐进性消瘦,低死亡率,常能发现法氏囊结节性肿瘤。剖检常见“大肝大脾”。确诊本病需要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特异抗体检测两种方法。五、防 制即无有效药物治疗,也无有效疫苗预防,现正在试验①培养无病鸡群;②选育抗病品种。培养无本病鸡群方法:从不排毒的母鸡的受精蛋卵化,孵出雏鸡在隔离条件下饲养,幼鸡的生长期、性成熟期分别采样作病毒和抗体检查,减少和排除水平传播,所有的饲养设备如卵化器,雏室使用前都要作彻底消毒,不同来源的不同年龄的鸡不应混群。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 一、简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粘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本病呈世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