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主要疫病 的消毒 01 主要疫病消毒 一、炭疽 炭疽的传染源是病畜(羊、牛、马、骡、猪等)和病人。 人与带有炭疽杆菌的物品接触后,通过皮肤上的破损处或伤口感染可以形成皮肤炭疽;通过消化道感染可以形成肠炭疽;通过呼吸道感染可以形成肺炭疽。 肺炭疽的病死率极高,传染性较强,在我国是乙类传染病中列为甲类管理的病种。 一、主要疫病的消毒 炭疽 炭疽杆菌繁殖体在日光下12小时死亡,加热到75℃ 1分钟死亡。 此菌在缺乏营养和其他不利的生长条件下,当温度在12~42℃,有氧气与足量水分时,能形成芽孢;其芽孢抵抗力强,能耐受煮沸10分钟,在水中可生存几年,在泥土中可生存10年以上。因芽孢的抵抗力强,在草场、河滩易形成顽固性的疫源地,在动物间多年反复流行。 炭疽 此类病原体也适于制成生物战剂,危害性极大。 对炭疽疫源地进行消毒时应使用高效消毒剂。 炭疽 疫源地消毒要与封锁隔离,患病动物的扑杀与销毁,疑似患病动物的隔离观察,及疫源地消毒前后的细菌学检测等措施配合使用。 对患畜活动的地面、饮食用具、排泄物及分泌物、污水、运输工具和病畜尸体等均应按前述一般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和处理。 舍内的墙壁、空气消毒,可采用过氧乙酸熏蒸, 药量为3克/米3。(即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乙 酸15毫升,或15%的过氧乙酸20毫升),熏蒸1~2 小时。 炭疽 病畜圈舍与病畜或死畜停留处的地面、墙面,用0.5%过氧乙酸或20%漂白粉澄清液喷洒,药量为150~300毫升/米2,连续喷洒3次,每次间隔1小时。 若畜圈地面为泥土时,应将地面10厘米的表层泥土挖起,按1质量份漂白粉加5质量份泥土混合后深埋2米以下。 污染的饲料、垫草和其他有机垃圾应全部焚烧。 病畜的粪尿,按1质量份漂白粉和5质量份粪尿,或10千克粪尿加10%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质量浓度100克/升)1千克。消毒作用2小时后,深埋2米以下,不得用作肥料。 炭疽 疫源地内要同时开展灭蝇、灭鼠工作。 消毒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进行12天的医学观察。 生活污水可按本书有关章、节所列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二、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布氏杆菌可以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 含有布氏杆菌的食品及各种污染物均可成为传播媒介,如病畜流产物、乳、肉、内脏、皮毛,以及水、 土壤、尘埃等。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对低温和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在适宜条件下能生存很长时间。 对湿热、紫外线和各种射线以及常用的消毒剂、抗生素、化学药物均较敏感。 布氏杆菌病 对病畜舍的地面和墙壁,病畜的排泄物,舍内空气,护理人员及接触患病动物的工作人员所穿工作衣帽,污染的手套、靴子等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病畜的奶和制品可煮沸3分钟,巴氏消毒法(60℃作用30分钟)消毒。 布氏杆菌病 公牛、阉牛及猪的胴体和内脏可不限制出售。 母牛、羊的胴体和内脏宜销毁或作为工业原料,病畜的内分泌腺体和血液,禁止制作药物和食用。 布氏杆菌病 病畜的皮毛可集中用环氧乙烷消毒。 病畜圈舍与病畜或死畜停留处的地面、墙面,用质量分数为0.5%过氧乙酸或20%漂白粉澄清液喷洒,药量为150~300毫升/米2,连续喷洒3次,每次间隔1小时。 布氏杆菌病 病畜污染的饲料、杂草和垃圾应焚烧处理。 病畜的粪尿,按1质量份漂白粉加5质量份粪尿,或10千克粪尿加10%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质量浓度100克/升)1千克消毒作用2小时。 养殖场污水消毒按本书有关污水的消毒方法。污染牧场须停止放牧2个月,污染的不流动水池应停止使用3个月。 三、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