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22852

2024中考物理复习专题4 物态变化(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11806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
    专题04 物态变化(测试)(解析版)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4℃; C.我们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0.8m D.一节初中物理课的时间约为0.45h 【答案】C。 【解析】A.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故A不符合题意; B.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身高约1.8m,我们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约0.8m,故C符合题意; D.一节初中物理课的时间45min,合,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答案】D。 【解析】A.温度计感温泡不可以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会造成所测温度不准确,故A错误; B.将感温泡浸没热水后,应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B错误; C.读数时温度计不应离开热水来读数,否则会造成读数有偏差,故C错误; D.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值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或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D正确。故选D。 3.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锡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232℃; B.锡在BC段和EF段都吸热,都是固液共存状态; C.锡熔化过程用了7min,不断吸热; D.锡是不透明的金属,属于非晶体 【答案】A。 【解析】AD.由图可知,AB段时锡吸热温度升高,BC段时锡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说明锡是晶体,且熔点为232℃,而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凝固点也是232℃,故A正确,D错误; B.BC段时锡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EF段是锡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该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7min结束,熔化过程用了7min-3min=4min 故C错误。故选A。 4.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答案】D。 【解析】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时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5.(双选)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的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由图乙知,M是晶体,M的熔点为80℃; C.由图乙知,M、N的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D.由图乙知,M是晶体,N是非晶体 【答案】AB。 【解析】A.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故A正确; B.由图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80℃;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故B正确; C.读图乙可知,M有一段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