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25530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背诵知识点

日期:2024-05-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100次 大小:668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2024,学年,高一,学期,统编,2019
  • cover
中外历史纲要上 必背知识点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中华文明起源的历程(包括时期或者朝代)、原因和特征 (1)中华文明起源历程: 中华文明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四五千年),主要代表遗存有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四川三星堆)。中华文明产生于夏商,主要标志是夏朝奴隶制国家产生、二里头遗址和商朝甲骨文。中华文明初步发展于西周,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促进奴隶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 (2)原因: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严重,阶级分化,国家形成,文明产生 (3)特征: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多元一体,中原核心;兼容并蓄,相互融合。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476 公元前475-前221) 战国变法的背景和评价 战国变法的背景: 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权力下移。国家分裂,列国纷争,政局动荡,奴隶社会统治秩序被打破。民族融合,华夏认同。 铁犁牛耕,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封建经济产生并发展。旧贵族衰落,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活跃。“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法家思想影响较大。 (2) 战国变法的评价:战国变法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初步建立中央集权制的雏形,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了小农经济。促进社会的转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顺应时代潮流,是历史的进步。 2、诸子百家主要学派的政治主张及百家争鸣的意义 (1)主要学派政治主张: 法家: 以法治国,控制臣民,集权专制,重农抑商。改革观、发展观(战国韩非,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儒家:德治、礼治、民本仁政。(孔子:德、礼治、仁、恢复周礼;孟子:民贵君轻、仁政;荀子:君舟民水,礼法并用) 道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春秋老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 墨家:兼爱、非攻,节俭尚贤(春秋时期,代表平民和小生产者利益) 相同点:都主张重建有序稳定的社会秩序。(法家学派能做到:认为旧秩序已被淘汰,通过法制建立君主集权、中央集权的新式国家) (2)百家争鸣的意义: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政局及阶级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学术文化的发展、繁荣,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影响深远。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基础,推动变法的开展、霸业的开拓和统一战争的进程,推动社会的转型和历史的进步。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公元前221-前207) 1、秦朝实现统一的意义、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措施、秦亡的原因 (1)秦朝实现统一的意义: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的中华文明初步形成。幅员辽阔的疆域为后世奠定基础,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促进封建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巩固统一,确立的中央集权制、皇帝制等历代沿用,影响深远。 (2)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措施: 制度:创立中央集权制、皇帝制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措施: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文字,焚书坑儒。修驰道直道、长城、灵渠;北击匈奴,南伐越族;颁布法律,编制户籍;迁徙豪强,整顿社会风俗。 (3)秦亡的原因:君主专制易导致暴政、腐败,易形成文化专制,激化社会矛盾;农民起义的爆发。其他原因:缺乏和平时期治理大一统国家的经验。受法家思想影响,施政暴虐,急于求成,严刑峻法。六国尤其是悠久文化的楚国与秦矛盾尖锐。(统治者治国理论存在失误,应以德政为主,推行王道治国理论。) 2、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特点:皇权至上,实质是人治,是封建专制制度。家天下,家国一体。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建立从中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