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模块二 饲料原料及加工利用技术 单元四 青贮饲料的加工利用 知识目标:1.掌握青贮饲料的调制和品质鉴定。 2.掌握青贮饲料的营养特点和利用要求。 3.熟悉青贮饲料的调制设备和调制步骤。 重点难点:1.青贮饲料的原理。 2.青贮饲料的调制步骤及注意事项。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瑾作风和开发新事物的能力。 单元四 青贮饲料的加工利用 青贮饲料:指青绿饲料在密闭青贮容器(窖、塔、壕、堆和袋)中,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调制成的一种具有特殊芳香气味、营养富的多汁饲料。 特点:青贮饲料能保持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养分损失较少,是解决青绿饲料水分高不易长期保存和家畜常年均衡供应青绿饲料的重要措施。 单元四 青贮饲料的加工利用 一、常规青贮的原理和条件 1.常规青贮的原理 在适宜的条件下,利用原料和大气中的乳酸菌对原料进行厌氧发酵产生乳酸,当青贮饲料中的pH下降到3.5~4.2时,所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处于被抑制的稳定状态,从而达到保存青绿饲料营养价值的目的。 三个阶段:好氧菌活动阶段、乳酸菌发酵阶段、青贮稳定阶段 单元四 青贮饲料的加工利用 (1)好氧菌活动阶段 装填压实--封闭后,植物细胞仍进行有氧呼吸代谢,消耗可溶性糖和氧气,产生CO2和H2O,并释放热量。同时附着在原料中的腐败菌、霉菌等好氧菌大量繁殖,氧气被不断消耗直至耗尽,好氧菌活动逐渐停止活动,逐渐变成厌氧环境,再加上产热,为乳酸菌的繁殖提供了条件。常情况下,这个阶段持续3~5d。 单元四 青贮饲料的加工利用 (2)乳酸菌发酵阶段 厌氧乳酸菌迅速繁殖产生大量乳酸,青贮饲料pH逐渐下降,当pH下降到3.4~4.2时,乳酸菌自身也受到抑而停止活动。这个阶段持续15~20d。 (3)青贮稳定阶段 一旦乳酸菌生长停止,青贮饲料达到终端pH,便进入青贮稳定阶段。 如果青贮窖密封完好,所有微生物几乎不再动,养分不再损失,直到青贮窖被打开、密封环境被破坏。 单元四 青贮饲料的加工利用 2.常规青贮的条件 (1)原料中可溶性糖含量。青贮前的原料含有可溶性糖3%以上即可保证青贮成功,若不足可通过添加糖蜜或其他富含可溶性糖的辅料(如玉米粉、麸皮等)共同青贮。 (2)原料中水分适宜。青贮要求青贮原料水分含量一般为65%~75%。 单元四 青贮饲料的加工利用 (3)创造厌氧环境。填紧压实并密封严实,抑制氧菌生长,创造有利于乳酸菌生长的厌氧环境。 (4)环境温度适宜。理想的环境温度为19~37℃ (5)原料中有足够数量的乳酸菌。生产上为了提高青贮成功率,有时会在青贮过程中添加活性乳酸菌。 单元四 青贮饲料的加工利用 二、特种青贮 1.半干青贮(低水分青贮) 常规青贮水分含量为65%~75%,半干青贮收割后放置1~2d经风干、水分含量45%~50%时。 优点:一是各种菌可造成生理干燥状态,使其生长繁殖受阻。二是蛋白质分解较少,有机酸形成量少,糖类损失也少。三是由于半干青贮的微生物处于半干厌氧状态,所以青贮原料中糖分或乳酸的含量及pH高低对青贮效果影响较少,豆科牧草也能顺利达到保鲜目的。 单元四 青贮饲料的加工利用 2.加糖类青贮 为了给乳酸菌的繁殖提供能量,常在青贮作物特别是豆科作物原料中加入一些富含糖类的材料,以便更有利于乳酸发酵,一般经济可行的是糖蜜。糖蜜添加量般为青贮作物的4%~5%。 单元四 青贮饲料的加工利用 3.加甲酸青贮 青贮时添加一定量的甲酸,使青贮原料pH迅速下降至3.0~3.5。 一是抑制蛋白质分解酶活性和腐生菌、霉菌等活动。 二是提高青贮效果,减少蛋白质损耗。 对豆科牧草及含水量高达80%~85%的青绿饲料取得效果理想。 甲酸用量:每吨青贮原料纯甲酸2.4~2.8kg,在装窖时均匀喷。 单元四 青贮饲料的加工利用 4.加乳酸菌青贮 添加乳酸菌培养物制成的发酵促进剂 由乳酸菌和酵母菌培养制成的混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