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韭菜生产技术 【别名】起阳草、长生韭、草钟乳【科属】百合科、葱属 【原产地】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 韭菜 Contents目录 品种类型与优良品种 02 栽培季节与茬口安排 03 生物学特性 01 栽培技术 04 生物学特性 PART 01 根:弦线状须根,柔嫩肉质 分布于30cm土层 贮藏功能 寿命短,换根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茎:花茎、营养茎 营养茎:盘状茎→根状茎(韭葫芦);植株养分的重要贮存器官。 花茎:又叫韭薹,植株通过春化阶段后,鳞茎的顶芽分化为花芽,抽生花茎,嫩茎可食。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叶由叶身和叶鞘组成 叶身:扁平带状、簇生,被蜡粉 叶鞘:层层抱合成柱形,称假茎; 基部分生能力强。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花:绿体春化;伞形花序;异花授粉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果实:果实为蒴果,三棱状,内含3~5粒种子。种子盾形,黑色,千粒重4~6g,种子寿命短,生产上宜选用当年新籽。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分蘖是韭菜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也是韭菜更新复壮的重要形式。 其过程是,从靠近生长点的 上位叶腋处分生蘖芽,初期与原有的植株包被在同一叶鞘中,以后随着蘖芽生长增粗,叶鞘胀破,蘖芽发育成独立的新植株。 生物学特性 韭菜的分蘖和跳根 新分蘖产生后,便会从其茎盘周围长出新的须根,随着分蘖次数的增加,新植株生长的位置不断上移,生根的位置也随之上升,该现象称为“跳根” 生物学特性 韭菜的分蘖和跳根 生物学特性 生长发育周期 (1)发芽期:从种子萌动到第一片真叶出现,需10~20d。种子发芽以后,子叶的尖端并不脱离种皮,仍留在种子内部,子叶弯曲呈钩状,即拉弓出土。 生物学特性 营养生长时期 (2)幼苗期:从第一片真叶出现到苗高20cm左右,具有5~6片真叶可以定植为幼苗期,需80~ 100d。幼苗出土以后,以根系生长为主,地上部分生长相对缓慢。 生物学特性 营养生长时期 (3)营养生长盛期。 从定植到花芽分化为营养生长盛期。此期又相继发生一些新根、新叶,并形成分蘖,生长较为迅速,生长量加大。 生物学特性 营养生长时期 (4)越冬休眠期。从冬季月平均气温降至2℃以下,叶片开始枯萎,至翌春植株开始返青生长为越冬休眠期。此期营养物质逐渐回流而贮存到叶鞘基部的短缩茎和根系中,植株生长停止。 生物学特性 营养生长时期 从花芽分化到抽薹、开花、种子成熟为生殖生长时期。 抽薹期:花芽分化→花序总苞破裂 开花期:总苞破裂-→整个花序开花结束,7~10d。 种子成熟期:开花结束→整个花序种子成熟,30d。 生物学特性 生殖生长时期 多年生的特点:韭菜播种一 次可连续生产多年 北方春、秋两季植株生长旺盛,为主要的收获季节,夏季“歇伏”,冬季以地下根茎休眠越冬,翌春返青生长。二年生以上的韭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交替进行或同时并进生长。 生物学特性 多年生的特点 夏季韭菜为何 会“歇伏”? 农业谚语: 伏夏韭,随根走。 五六韭,驴不瞅;八月韭,佛开口 春韭香,伏韭臭 生物学特性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 属耐寒而适应性广的蔬菜。适温为15~ 18*C,抽薹开花期适温为20~ 26°C。大多数品种叶片能耐- 4~-5°C的低温,根茎能耐一40°C左右的低温。 光照 长日照蔬菜,要求中等强度的光照,光照过强会造成叶肉粗硬,组织老化,纤维增多,品质下降;光照太弱,会造成叶色变淡,叶片变小,分孽减少,产量降低。 水分 较耐旱植物,叶部表现耐旱,根系表现喜湿。 土壤与营养 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成株对盐碱有一定的忍受能力。喜肥、耐肥,对肥料的要求以氮肥为主。 品种类型与优良品种 PART 02 品种类型与优良品种 品种类型与优良品种 栽培季节与茬口安排 PART 03 栽培季节与茬口安排 南方地区一年四季均可露地生产青韭,北方地区春、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