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128633

第十三章 作业成本法 课件(共30张PPT)- 《成本会计(第二版)》同步教学(人民大学版)

日期:2025-09-29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1599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大学,人民,教学,同步,成本会计(第二版),第十三
  • cover
(课件网) 第十三章 作业成本法 引言: 作业成本法是英文Activity-based Costing的中译名,简称ABC法。 这一方法是针对传统成本会计方法的弊端提出来的。 传统成本会计,尤其是其中的分批法和分步法,主要是满足财务报告对存货计价以及利润确定的要求而创建; 对于间接耗费,通常是先按照部门进行归集,然后选择产量基础的单一分配标准(如机器工时数、直接人工工时数)计算间接耗费分配率,最后通过该分配率将间接耗费(主要指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到产品成本。 由于间接耗费成分复杂,所以在间接耗费占产品成本的比重提高、而且非产量基础的间接耗费比重提高的情况下,成本核算不准确的现象日益凸显。 作业成本法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成本会计方法的思路,它根据“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或服务)消耗作业”的思想,通过核算作业成本,然后将作业成本按照其与产品成本具有因果关系的动因分配到产品成本。 这一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而且将成本管理引入到更具战略性的作业管理和价值链管理。 作业成本法是20世纪80年代成本会计的最重要发展之一,其代表人物包括1930年代提出作业成本法基本思想的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 科勒,1980年代使作业成本法得以定型的美国会计学家罗宾 库铂、罗伯特 卡普兰。 第一节 传统成本会计方法的局限性 一、传统成本会计核算产品成本的基本模型 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同样是直接追溯的产品成本上去; 间接耗费则是先通过直接追溯、动因追溯及主观分配归集到车间或部门成本库,然后通过产量基础的单一分配率将车间或部门成本分配到产品成本。 二、车间或部门分配率的缺陷 三、采用产量基础动因分配间接耗费导致成本扭曲的举例 第二节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指导思想和成本核算模型 产品(或其他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二)ABC系统的基本步骤 1.作业的识别、定义和分类; 2.分配资源到作业; 3.分配二级作业的成本到一级作业; 4.识别成本对象和确定特定成本对象消耗各种作业的数量; 5.计算一级作业分配率; 6.分配作业成本到成本对象。 (二)ABC系统的基本步骤 1.作业的识别、定义和分类; 2.分配资源到作业; 3.分配二级作业的成本到一级作业; 4.识别成本对象和确定特定成本对象消耗各种作业的数量; 5.计算一级作业分配率; 6.分配作业成本到成本对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曹伟 步骤一:作业识别、定义和分类 作业,指设备或人员为他人所采取的行动或从事的工作。 识别作业就是描述所采取的行动。 作业的名称,通常用行为动词和受动名词来描述. 识别出的作业简单列表,叫做作业目录(activity inventory).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曹伟 作业目录例子(某电子制造公司): 1.开发测试程序 2.制作探针板 3.测试产品 4.调整分配器 5.收集设计数据 6处理晶片分配器 7插入管芯 8提供场地 9供水供电 10采购材料 11验收材料 12付材料款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曹伟 作业定义:以作业属性描述作业 如作业任务描述、作业消耗资源的类型、工人执行作业所花的时间比例、消耗作业的成本对象、作业消耗的计量标准(作业动因)等。 作业是产品成本计算和成本持续改进的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曹伟 作业分类: 如为了达到成本计算的目的,可以将作业分为: 一级作业( primary activity ):由最终的成本对象消耗的作业; 二级作业(secondary activity):由中间成本对象(一级作业或其他二级作业)消耗的作业. 还有其他的作业分类。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曹伟 收集必要的数据: 面谈、调查表、观察等方式。 编制作业词典(activity dictionary):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曹伟 作业词典:心脏病病房 作业名称 作业内容 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