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128642

第十四章 目标成本法 课件(共25张PPT)- 《成本会计(第二版)》同步教学(人民大学版)

日期:2025-09-29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11556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大学,人民,教学,同步,成本会计(第二版),第十四
  • cover
(课件网) 第十四章 目标成本法 第一节 目标成本法概述 第二节 产品设计阶段目标成本法的应用 引言: 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被认为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成本会计和成本管理的两大创新方法,它们都具有战略成本管理的意义。 作业成本法通过核算作业成本、提高产品成本的准确性,以及通过分析成本动因以及作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来改善作业链和价值链,实现加强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的效果。 标准成本法则是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定型的情况下,通过事现制定产品的标准成本、及时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达到控制产品生产成本的效果,其成本控制的重点在生产过程。 目标成本法的创新意义在于:在产品的策划阶段就根据产品的市场情况预计产品的市场价格,然后从市场价格中扣减事先确定的目标利润,倒挤出产品的目标成本,并依据目标成本控制和否决产品设计成本,从而将成本控制的重心推进到产品的策划和设计阶段。 目标成本法的原理也可以应用到控制生产过程以及销售过程的成本。 第一节 目标成本法概述 一、目标成本法的基本理念 目标成本法主要是在日本发展起来的,它在日本叫做“成本企划(Target Costing or Cost Design)”。其基本理念是: 1.以市场可以接受的产品售价为前提,通过扣减目标利润,计算出目标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 2.为了保证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的实现,实行全方位的成本控制。 首先,通过目标成本降成本控制的立足点转移到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策划、开发、设计阶段,引导设计人员通过不断改进设计、测算设计成本来实现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 其次,在产品生产阶段,通过技术革新以及降低耗费等各项手段,不断“挤压”成本,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另外,在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阶段,通过严格执行合同、扩大销售额、执行销售预算和利润预算、降低销售耗费、做好售后服务等措施,来保证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的实现。 二、日本目标成本法(成本企划)的发展过程 成本企划的思想雏形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丰田汽车公司。 1959年末,“成本企划”术语首次出现。 上世纪60年代初,丰田汽车公司在汽车的构思和设计阶段,将成本限定在在一定目标范围之内,然后运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新汽车的开发和车型的更新;在汽车的设计、试产和生产准备阶段,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力求实现目标成本。这样就开始逐步摸索、形成所谓的“成本企划”体制。 1967年丰田汽车公司制定了“成本企划实施规则”,规定了成本企划的实施步骤和责任部门,从而使成本企划称为一种制度化的组织活动。 1969年左右在对皇冠车进行车型改造时,丰田汽车公司逐渐形成包括公司内部和协作企业一体化的成本企划活动,对成本进行全方位的控制。 1969年以后成本企划已经从产品设计阶段扩展到以全部车种为对象的生命周期成本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从而保证了目标利润的实现。 经过市场经济几十年的发展,“成本企划”作为日本独特的成本管理方法,不仅在以丰田汽车公司为代表的汽车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也在机械、电机以及精密电子仪器等离散型制造企业落地生根,同时也在食品、纺织、化学、冶金等连续型制造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应用。 上世纪80年代后,连续型制造业开始使用“成本企划”,并在实务上对“成本企划”不断改进使其日趋成熟、完善,整个制造业也都渐渐意识到了“成本企划”能够极大降低企业的成本。 90年代初,学者们开始把这种实践活动上升为理论。 会计理论家开始热烈讨论“成本企划”,并在会计学术期刊上陆续发表众多研究论文。 1994年6月,日本会计学会第53届年会由“成本企划特别委员会”发表了《成本企划研究的课题》报告草案,把“成本企划”定位于成本管理的一个研究领域。 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