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29590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5-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2979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课,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变化,教学设计
  • cover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设计思路 (教学立意与教学构思) 本课教学设计从宏观上以教科书为依托,注重学生历史知识结构的构建,由此形成系统而完整的历史脉络,在此基础之上,侧重于基础史实与理论架构之间的连接过程,用史实支撑理论,引导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探寻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客观规律,使学生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如何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 从具体内容上看,本课设计从二战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成就和问题入手,指出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最终未能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遭受巨大挫折。 相对而言,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历史发展大势,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形态。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锚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擘画了新时代新征程的宏伟蓝图。 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二战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问题、改革的曲折与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及生命力。 学习难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分析。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苏联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等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水平2) 2.能够结合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内容与相关史料,归纳总结改革特点,全面评价改革影响。能够运用史料及所学知识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水平2) 3.能够运用相关术语,解释“苏联模式”“和平演变”等历史概念的内涵。(水平2) 4.能够结合冷战这一时代背景及相关史料,分析东欧各国选用苏联模式的背景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水平2) 5.能够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水平2) 教学资源 教材资源、文献史料资源 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教师展现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会的盛大场景,配合图片讲授社会主义各国首脑纷纷前来道贺,用俄语致生日贺词,进而提出问题:苏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中为何有着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教师总结与过渡: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全世界共产党组织和国家心目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很大的影响力。这也使得当苏联最高领导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斯大林即将迎来70寿辰的时候,国内外都会给予其极大的重视。 学生活动: 阅读史料,进入情景,回答问题。 活动意图说明:以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会为切入点,通过展现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的反应以及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为斯大林准备的两万斤蔬菜水果作为贺礼这一举动,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疑问和思考。 环节2:苏联的璀璨与困顿 教师活动: 课程导入后,教师结合图片材料讲解苏联能够在社会主义国家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原因。 教师总结与过渡:首先,苏联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依靠计划经济,不仅未受过大损伤,反而形成完整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其次,二战中苏联调度得当,成为抗击德国、推动二战走向胜利的重要因素,为苏联积累巨大的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