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30618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导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1次 大小:278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8课,冷战,国际格局,演变,导学案,答案
  • cover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学习目标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三个子目(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两极格局的瓦解)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冷战与国际格局演变的概况。 ▲ 美苏冷战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 世界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瓦解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分析美苏冷战兴起的原因、发展的基本态势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认识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了解美苏冷战兴起及发展的具体表现,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对国际关系变化的重大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让学生分析两极格局瓦解的主要原因,认识世界格局发展的总体趋势,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性,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二、学习过程 【自学测评】 知识点一 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的原因 (1)原因 ①二战结束,法西斯被消灭,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②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③国家战略冲突:美国要全球扩张,苏联要保障自己的战略安全 ④丘吉尔铁幕演说———发出了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冷战”的信号 ⑤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2.根据教材,梳理冷战与两极格局的表现。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 扶持和控制西欧 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军事 1949年成立“北约” 1955年成立“华约”,对抗“北约”,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地缘 政治 第一次柏林危机(1948—1949)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 3.特点: (1)失衡对抗: 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2)中间地带: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知识点二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 冷战的发展 (1)特点: 在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出现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2)表现:在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出现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3)影响: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2.多极力量的成长和影响 (1)表现 ①西欧与日本实力增强:欧共体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②中国的和平崛起: 以中国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重大事件为标志,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③第三世界的兴起:1955年, 万隆会议召开,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2)影响:国际关系的这些变化,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知识点三 两极格局的瓦解 1.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美苏关系是如何演变的? (1)美苏关系紧张: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大搞军备竞赛,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 (2)美苏关系缓和: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①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②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