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31159

9短诗三首《繁星(七一)》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367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短诗,三首,繁星(七一),教学设计
  • cover
繁星(七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让学生珍惜家庭、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温暖。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含义,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内涵,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象和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 启发式提问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晚上抬头看过星空吗?对繁星有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分享对繁星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2)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有哪些诗人写过关于繁星的诗歌吗?”鼓励学生回忆并分享已知的诗人和诗句,为新课做铺垫。 2. 引入作者及诗集背景 (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冰心的生平和《繁星》诗集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 (2)展示冰心的照片和《繁星》诗集的图片,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过渡新课 (1)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繁星(七一)》就是冰心在这本诗集中的一首作品。那么,她的这首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教师板书课题《繁星(七一)》,并提醒学生注意诗歌的标题和作者。 通过这样的导入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后续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启发式提问和作者及诗集背景的介绍,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深入解析生字词,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1. 引导发现生字词 首先,我会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出不认识或不确定读音的生字词,如“藤萝”、“膝上”等。 然后,鼓励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或使用手机APP等方式,尝试自主解决生字词的读音问题。 2. 生动讲解生字词 针对学生标记的生字词,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其字形、读音和含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掌握。 例如,对于“藤萝”,我会展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生长环境和形态特点,同时讲解其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 互动讨论生字词用法 我会鼓励学生用新学的生字词造句或编写小故事,与同学们分享。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检验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程度,还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增强课堂互动和趣味性。 4. 总结与拓展 在本环节结束时,我会总结生字词的学习成果,并鼓励学生将这些新词汇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此外,我还会推荐一些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拓展词汇量,提升语文素养。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我相信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繁星(七一)》中的生字词,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朗读诗歌,品味情感 1. 初读诗歌,感受韵律 首先,我将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为后续的深入理解打下基础。 在朗读过程中,我会邀请几位学生示范朗读,并带领全班一起模仿,共同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同时,我会强调诗歌中的押韵和停顿,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 再读诗歌,理解情感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并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和‘母亲的膝上’分别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我会巡回指导,倾听学生的想法,并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