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34589

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生活(教师卷)(含答案)

日期:2024-05-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11925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题,中国,古代,经济,社会生活,教师
    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生活 1.(2023·1月浙江选考,2)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C ) A.铁犁铧用灌钢法制成 B.中国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C.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 D.铁犁牛耕已经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2023·全国乙卷·24)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C ) A.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B. 井田制度的繁荣 C.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D. 商业活动的衰退 3.(2021·湖南卷·3)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 A ) A. 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 B. 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 C. 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D. 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 4.(2022·重庆卷,6)王祯《农书》记载:“中国自桑土既蚕之后,惟以茧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由此可知,元朝时( D ) A.木棉开始向北传播 B.商贾对外出口大宗棉布 C.丝绸产量不及棉布 D.国家统一促进棉布流行 5.(2021·全国乙卷,25)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 据上表可知,在此期间( A ) 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 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 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 6.(2021·山东卷·3)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 B )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7.(2023·全国乙卷·25)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A ) A. 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 B. 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 C. 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D. 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8.(2023·全国甲卷·25)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D ) A. 土地兼并程度 B. 经济发展水平 C. 人口自然增长 D. 移民流入数量 9.(2022·广东卷·1)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B ) 10.(2022·山东卷·3)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衡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浙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B ) A. 海上丝路贸易兴盛 B. 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 C. 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 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 11.(2022·重庆卷,6)王祯《农书》记载:“中国自桑土既蚕之后,惟以茧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由此可知,元朝时( D ) A.木棉开始向北传播 B.商贾对外出口大宗棉布 C.丝绸产量不及棉布 D.国家统一促进棉布流行 12.(2021·浙江1月卷)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 A ) A. 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B. 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