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37967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8308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河南省,4月,答案,试题,历史,期中
  • cover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学情检测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共55分,其中试题50分,卷面5分。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选择题请用2B铅笔按要求涂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非选择题请用O.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 选择题(共20分)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科技文化的显著进步,以及人们急盼着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这些构成了隋朝统一的( ) A.背景 B.进程 C.措施 D.影响 2.“张公出,丝路兴,文明传。……大业(年号)始,东都建,运河开”材料中的“丝路”与“运河”都促进了( ) A.南北交通的发展 B.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西汉的大一统 3.贞观元年,某宫禁监门校尉因未发觉长孙无忌佩刀入宫而被判处死刑,长孙无忌则被判罚铜20斤。大臣戴胄认为这样判决有违公平,并反复劝说太宗改变判决结果。最终,太宗听从建议,免除了监门校尉的死罪。这一事件的处理体现出唐太宗( ) A.以史为鉴 B.勤于理政 C.虚怀纳谏 D.居安思危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图反映了唐朝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创新,它是( ) A.曲辕犁 B.骨耜 C.耧车 D.筒车 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郭沫若先生为某位著名诗人写的对联。这位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孟浩然 6.今天的日本已经“脱亚入欧”,但是中国是日本崛起的第一任老师。日本节日,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从中国传去的,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把这些节日文化带到日本的人是( ) A.鉴真和尚 B.遣唐使 C.玄奘法师 D.新罗人崔致远 7.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757年,唐军联同回纥援兵收复长安和洛阳。不久,安禄山部将史思明重新发动叛乱。763年,唐朝再借回纥兵,收复洛阳,至此,叛乱结束。材料所述叛乱( ) A.使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B.平叛得到各藩属国支持 C.源于外戚宦官专权 D.加快了北民南迁的步伐 8.下图为位于山东省泰安市的黄巢陵墓。下列关于黄巢起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起义军攻入了长安 B.起义军建立了政权 C.黄巢起义彻底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D.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唐朝的腐朽统治 9.宋朝建立时,还同时存在着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势力。由此可见,当时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 ) A.发动兵变 B.加强皇权 C.统一全国 D.发展科举 10.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这一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其根本目的是( ) A.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B.促进农业发展,减轻人民负担 C.缓和阶级矛盾,杜绝武将跋扈 D.增强军事实力,扭转边疆战事 11.下图是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那么,建立西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党项族 B.契丹族 C.藏族 D.鲜卑族 12.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了,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 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西夏的争战 C.西夏与契丹的争战 D.北宋与大理的争战 13.杭州有一座岳王庙(如图),它是历代以来人民群众纪念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场所。青少年学生需要学习岳飞的精神是( ) A.乐于奉献 B.勇于担当 C.为国捐躯 D.精忠报国 14.宋朝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说明( ) A.珠江流域成为重要粮仓 B.黄河流域成为粮食生产基地 C.太湖流域已成为重要粮仓 D.淮河流域成为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15.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