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41934

2023-2024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4.《弹簧测力计》说课稿

日期:2024-06-2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180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3-2024,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
  • cover
像科学家一样研究 ———四年级上册《弹簧测力计》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像科学家一样研究———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弹簧测力计>》,这课属于《运动和力》 单元。 接下来我将从以上方面与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首先,教材分析。在《运动和力》单元中共包含8课内容,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小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物体的运动及其受到的力为主要线索,循序渐进地安排了系列活动。1到5课主要是围绕力和运动的关系,如小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不同的力对小车的运动产生怎样的影响?第六课是从能量的角度来认识运动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与其运动状态的关系。第七第八课是运用前面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制作小车。而《弹簧测力计》是在前三课学习了重力、反冲力、弹力后,引发力是有大小的,如何知道力有多大,用什么工具来测量。 本课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问题,力有大小,力的大小怎样测量?便接着直接告诉孩子们人们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开始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如此一来,学生缺乏主动去探究的欲望,由此我反思,是否可以从新课标中一直强调的技术与工程领域出发,以拓展内容展开,像科学家一样研究,亲历弹簧测力计的发明制作过程,再通过测量、比较、完善弹簧测力计,进而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理念:因此,我将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以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为依据,以制作作品或模型的形式学习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让学生亲历像科学家一样研究,重演技术物发明的过程,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发明创新能力,还模拟了科学家们正确的探究思维与探究方法。 学情分析:而项目式学习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以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为依据尝试解決问题。那学生现有的对于测力计工作原理的认知水平以及将自己知道的科学原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发明创新的能力又到哪里呢?所以在开始学习前,我对学生的原有认知进行了前测。你能发明一种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吗?请说一说你的设计思路。经反馈得知,学生能发明、能合理设计的人数较少,占比不高。究其原因,他们对于测力计的工作原理认知不清哳,对于将自身知道的科学原理应用到生活中,解決问题的经验较少,发明创新的能力也不足。 教学目标:基于此,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制订如下,分科学观念目标、科学思维目标、探究实践目标、态度责任目标,其中能够简单重演弹簧测力计的发明过程是本课的重点,根据受拉力与伸长量间的关系,能够推理出被测力的大小。能够比较归纳出弹簧更适合用来制造测力计。是难点。 教学过程: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本课需要重点关注科学家发明弹簧测力计时的几个要素,一比较选择哪种弹性物体受力与形变间的关系更方便测量力的大小、二力的单位、三物体形变程度对应力大小的刻度盘。为了重演这个过程,我们以橡皮筋和弹簧作为研究对象,从而选择出合适弹性物体,以比较轻重不同的两瓶水,其中轻的一瓶受到的重力大小作为力的单位,以学生在课上做的标记板为刻度盘。 第一环节:创设真情境———明确项目任务:课时开始,以上一节课结尾挂了钩码的橡皮筋开始,看到橡皮筋受拉力越大,伸长越长。紧接,出示两瓶被遮住的水,提问,你能根据皮筋蕴含的这个科学原理,帮帮老师这两瓶水谁更重一些吗?孩子们初步应用演绎推理的思维,提出我们可以将水瓶悬挂在皮筋下端,这样水瓶会对皮筋产生一个向下的拉力,比较哪次皮筋伸长越长,哪个水瓶就越重。经过简单的实践和展示,孩子惊喜的发现自己的方法是可行的,判断也是正确的。初步应用皮筋所蕴含的科学原理解决了实际的问题。 追问,那二号瓶水是一号瓶水的大约几倍重呢?孩子们观察了一阵以后,陆续回答是2.3倍。其实这里他们还是用演绎推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