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42195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4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4-05-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225899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历史,高二
  • cover
(课件网)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择性必修一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0 走向共和 第3课 概念解析 “共和” 共和制有两大基本特征: 1、政府机构和最高首脑由选举产生 2、民众参与国家事务 --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 源自拉丁文res publica,意为“人民的公共事务” 国家是不是“共和国”,并不在于它的国名是否称之为“共和国”,而是在于它的政体是否“行共和之政”。 目录 1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2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阶段一:资产阶级共和国初试与曲折 阶段二:人民共和国的尝试与探索 阶段三:人民共和国的实现与建设 北洋军 阀政府 1927 1925 1945 1937 1928 蒋介石 国民政府 1912 1949 南京 临时政府 南京 国民政府 重庆 国民政府 南京 国民政府 广州国 民政府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青天白日满地红 (一)南京临时政府 (1912.1.1-1912.3)孙中山 (二 )北洋军阀政府(1912.3-1928)袁世凯、军阀混战 (三)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蒋介石 ①政府建立:孙中山回国并于1912年1月1日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②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③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④国旗、纪年:中华民国釆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符合世界潮流) 公元X年=民国N年+1911 民国N年=公元X年-1911 汉族 满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清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2.12) 孙中山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1912.2.13)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1912.2.15)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3.10)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1—1912.3) 1.共和制度的建立 2、维护共和制度保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背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2)目的:限制袁独裁,维护共和 (3)内容: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规定实行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4)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摘自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责任内阁制 三权分立 自由平等 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否定封建等级制度 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共和制度 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制衡 行政权(总统、国务员) 立法权(参议院) 司法权(法院) 人治 法治 材料: 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思考1】材料反映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体设计上有什么不足? 局限性: (1)存在“因人设法”的局限; (2)职权不明,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 (3)导致政争不断、政局动荡。 材料 英法的责任内阁制,不过是以内阁总理取得国会多数的信任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