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43054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说课课件(共22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16780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学期
  • cover
(课件网)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说课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五、重点难点 七、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三、教法学法 八、作业布置 说课流程 九、教学反思 承上:内忧外患,救亡图存 启下: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近代: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一、教材分析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五四运动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 课程内容量大 结论指向明确 史料内涵丰富 按照时间的顺序,分别讲述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 教材 内容 高一学生 1.初中阶段已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合作、国民革命的基础知识有一定学习。 2. 但尚未能洞察史事间的联系和史事背后的意义。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停留于口号化、教条式的僵化记忆,未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理性的理解,感性认识缺少理念支撑。 3.学生经过半个多学期的高中历史学习,已逐渐适应高中历史学习。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新情境的创设下围绕关键概念和基本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对历史学科性质的认识正不断加深。 二、学情分析 讲授法,谈话法,创设情境法; 教 法 学 法 探究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对比法 归纳法 三、教法学法 通过学习,认识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内在联系,知道五四运动在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革命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知道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因果关系;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后制定的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推动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史实及其伟大意义。 时空观念:以教材直观的地图引导学生掌握北伐战争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以教材史料、课堂准备的史料为基础设问,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五四运动的背景、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意义;国共合作的条件、特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 历史解释: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加深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革命几个历史事件的认识,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 唯物史观:以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加深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理解; 家国情怀:理解“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感悟民之于国的责任,培养家国情怀。 四、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 明清时期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转型特征。 教学难点 明清时期阻碍社会转型的因素:专制统治的强化、传统思想、传统经济结构的束缚。 三民主义(课标要求)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课标要求) 突破:通过孙中山的个人生平突破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通过图表形式让学生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 突破:选取史料,通过史料分析、讨论,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重点难点 六、板书设计 民族危机 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七、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用时间轴梳理五四运动之前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引出本单元和本课的主题———救亡图存。并基于此主题展开分析,梳理本课框架,明确学习主线。 导入新课 自学展示 五四运动 导火线 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方式 口号 结果 性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时间 纲领 国共合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