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43158

1.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5-17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284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弹性,碰撞,教案,格式
  • cover
人民教育-出卷网-《物理》选修一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为体现新课标“注重学科本质,培养科学思维”的基本理念:本节从观察生活中的碰撞现象进行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学生对碰撞过程中的时间特点和受力特点的分析,创设物理情境,提出“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关系”问题。让学生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自主探究碰撞现象中的动量变化特点和能量变化特点,能用所学知识,判断碰撞的类型,分析碰撞后速度的可能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卷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一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第五节的内容,动量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规律,碰撞问题是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些内容的基本应用。 教材内容与体系安排 本节课先是通过回顾第一节的演示实验,提出了弹性碰撞的概念,进而提出非弹性碰撞的概念,通过“思考与讨论”,进行理论推导,进而解释了第一节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学情分析】 我所上课的班级为高一四班,该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这样的: 知识储备方面:学生经过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已经学习了“系统”的概念,基本掌握了动量守恒的条件,能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具体问题。通过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会通过计算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个性方面:四班共有学生45人,男生21人,女生24人,学生思维敏捷,活泼好动。女孩子在涉及到现象的展示时好奇心强烈,在课堂讲授中善于观察和思考;男孩子相对活跃,计算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因此应注重交叉学习,取长补短。 3.学习能力方面:四班学生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部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感知能力较强,能够轻松理解物理规律;部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不善于从生活现象中发现物理规律,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就地取材,加强引导。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物体间的碰撞。 2.通过对碰撞问题的实际分析,体会动量守恒定律的优点。 3.通过对碰撞现象的分析,建立碰撞模型,进行理论总结。 4.通过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 2、会应用动量、能量的观点综合分析、解决一维碰撞问题。 重点突出: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碰撞中的现象,计算碰撞前后的动量变化和动能变化,结合计算结果,总结碰撞的种类。 【教学难点】 1.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对弹性碰撞的几种情况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直观演示法 【学习方法】 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多媒体视频 【课时安排】 一课时(40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预设 教学环节一:知识回顾(2min) 提问:1: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 回顾第三节所学知识。 回顾之前所学内容,为接下来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问题提供思路。 教学环节二:视频引入(2min) 播放一系列碰撞现象:击打台球、车辆相撞、球员对抗、星球撞击等。 引导学生观察碰撞中的时间特点、作用力特点。 观察视频中碰撞的特点,结合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判断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思考碰撞前后的机械能关系。 通过视频展示生活中的碰撞现象学生可直观的观察到碰撞时时间短、作用力极大的特点。很容易很据动量守恒的条件总结出碰撞中的动量关系 教学环节三:概念梳理(1)(4min) 播放用等长细线悬挂起来的相同小球的碰撞。引导学生观察碰撞前后系统机械能是否变化。 观察两相同小球的碰撞过程,用第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