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下册第六课《牧童之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在听赏《小放牛》中认识民族乐器———唢呐、能感受出由唢呐所模仿的生动人声。 在听赏《孤独的牧羊人》中能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用不同的速度唱出衬词“来伊奥都”。 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剪羊毛》表现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音记号。 通过四首中外牧童题材的作品,了解音乐塑造的各种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听赏中外音乐的过程中感知乐器音色,了解唱法特点。 能用优美的声音、恰当的情绪,以情带声演唱歌曲。 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音记号。 【教学难点】 通过四首中外牧童题材的作品,了解音乐塑造的各种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在综合性音乐活动中,提高学生音乐基础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简介乐曲描写的情景,引出学习内容《小放牛》。 讲授新课 (1)带着问题聆听音乐并思考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知识与技能:认识中国民间乐器“唢呐”。(形制、音色、表现力等) (3)结合音乐分片段介绍《小放牛》音乐特色。(唢呐模仿牧童和村姑,一问一答) (4)完整聆听乐曲、感受唢呐模仿人声一问一答的风趣情景。 3、巩固加深 (1)播放音频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的同时,重点引导学生加深对唢呐“高亢明亮、音量大”的音色特点以及丰富的表现力的记忆和认识。 4、课堂小结 (1)唢呐的特点:音色高亢明亮,音量大,表现力丰富。 5、作业 (1)搜集、了解其他中国民间乐器。 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1)视频———音乐剧《音乐之声》片段“孤独的牧羊人”(原声版) 谈话引出学习内容: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歌曲唱的什么?这样的唱法和平常听到的一样吗?这是一首什么歌曲呢?你听到出现最多的是哪一句?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寻找答案。 2、讲授新课 (1)简介歌曲出处。 (2)带着问题聆听中文版《孤独的牧羊人》,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轻松活泼、充满活力) (3)完整播放音频《孤独的牧羊人》: A、听一听,歌曲中出现最多的是哪一句歌词。(来伊奥都) B、数一数,重复了几次。(12次) (4)学唱衬词(播放示范录音) A 、 B 、 3、巩固加深 (1)歌曲接龙:接唱歌曲中的“来伊奥都” 4、知识拓展 (1)简介“约德尔”唱法。 5、课堂小结,结束全课。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1)节奏导入: A、x x x x x x x x x x x o B、x x.x x x x x x x.x x o (2)观看节奏示范,感受哪条节奏更让你感觉活泼跳跃?(B) (3)展示歌曲《剪羊毛》谱子,观察谱子中有没有第二条节奏?引出学习内容———歌曲《剪羊毛》。 2、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剪羊毛》,说说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活泼欢快) (2)出示歌曲旋律,播放旋律范唱音频。 (3)解决难点: 附点节奏型 填歌词练习难点并掌握。 完整学唱歌词。 3、巩固加深 (1)引导启发: A、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剪羊毛”的劳动情景) B、回顾歌曲情绪,思考用怎样的声音演唱歌曲能表达劳动者欢快的情绪? (2)音频伴奏演唱歌曲。 4、课堂小结:在歌曲的学唱中你由怎样的收获和大家分享? 5、作业:完成课本37页“创编与活动2”内容。 第四课时 1、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请大家认识一位客人,他是一位放羊的牧童,怕羊儿跑丢,他在每只小羊的身上都做了标记,夜幕降临了,你能按小羊身上的标记带它们回到自己的“家”吗?(把音符拖入正确的时值框) (讲解乐理:全音符) 现在小小羊儿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也和这些羊儿有关,天色已暗了,星星也亮了,小小的羊儿要……(回家)你们能猜到是什么歌曲吗?———课题《小小羊儿要回家》 2、感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