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45065

七上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学与练(含答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2次 大小:1341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6课,三国,鼎立,同步,答案
  • cover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16课 三国鼎立 学与练 【基础梳理】 一、官渡之战 1.概况: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 2.战术: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 3.结果:曹操歼灭袁军主力。 4.影响:为以后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 1.背景:曹操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时间、地点:208年,赤壁。 3.过程: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大败曹军。 4.影响: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 1.概况: 三国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9年 孙权 建业 2.魏、蜀、吴三国经济发展: (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2)孙吴。 ①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②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3)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三国鼎立局面 【课堂演练】 1.鲁迅先生在评价曹操的时候曾说: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历史上曹操的主要“本事”表现在(  ) A.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 B.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C.加强了与台湾的联系 D.实现了大一统的梦想 2.207年,诸葛亮分析局势时说“北方的曹操‘诚不可与争锋’、东南的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刘备只能争取控制西南地区待机发展”。为这个“三分天下”预测实现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刘备入川后,恢复盐铁官营,发展水利事业,实行屯田制;孙权立足江东后,推广两牛一犁的“耦耕法”,广行屯田,与“海外交往范围辽阔”。这些举措(  ) A.加剧了南方地区的人地矛盾 B.推动了区域经济恢复和进步 C.抵御了游牧民族的南下袭扰 D.促进了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 4.曹操在诗句中描写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社会状况,而到了曹魏时期,社会出现“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情景,这说明三国时期(  ) A.民族关系实现缓和 B.江南地区获得开发 C.诗词创作取得进步 D.社会经济有所恢复 5.《三国志 周瑜传》记载:“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材料描述的战役(  ) A.使袁绍被歼灭 B.发生地点在黄河流域 C.曹操以少胜多 D.奠定了三国鼎立基础 6.通过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场著名战役的学习,我们可以得知这一时期的特征是(  ) A.政权更替 B.民族交融 C.追求统一 D.发展经济 7.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正确反映了229年“三国鼎立形势”的图示是(  ) A. B. C. D. 8.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军阀数量减少,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程度有所减弱。同时,三国相互的制衡,给社会带来相对安定的局面。因此三国鼎立(  ) A.改善了民族关系 B.开始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发展了海外贸易 D.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9.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 10.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B.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 C.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D.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1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下面哪幅图能直观的反映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12.经过多年的征战兼并,曹操统一了北方;孙权在江淮扩张势力,夺荆州、占岭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