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45956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一模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25815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年,历史,试卷,一模,学期,工业园区
  • cover
2023~2024学年初三教学调研试卷 历 史 2024.04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答客观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主观题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 3. 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某学者的论文曾引用两则史料: “繇作城郭”(《世本》);“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这两则史料共同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阶级的出现 B.私有制的起源 C.早期国家的产生 D.世袭制的确立 2.据《史记》记载,陈胜、吴广率队戍边为大雨所阻,按秦法应当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据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规定,遇有不可抗力的“水雨”误了徭役是不受惩罚的。由此可见 A.文献解读必须依赖考古佐证 B.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 C.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途径 D.历史研究需要经过多元互证 3.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曾统计:北方人民大规模南下是因为永嘉之乱、淝水之战等战乱,总数有90万人左右;当时北方平均每8人中就有1人南渡,南方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是北来的移民。这一现象 A.造成了北方局势的长期混乱 B.推动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C.阻碍了长江流域的民族交融 D.结束了东晋十六国对峙局面 4.图 1为唐朝时期丝绸之路的路线图。据此可知,当时 A.欧亚大陆商贸往来频繁 B.贸易交往促进民族迁徙 C.海上丝绸之路占据主导 D.全球贸易网络初步形成 初三历史试卷 第1页 共8页 5.宋人笔记《铁围山丛谈》中记载:“天下苦蚊蚋,都城(指东京)独马行街无蚊蚋。马行街者,京师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蚋恶(烛)油,而马行人物嘈杂,灯光照天,每至四更鼓罢,故永绝蚊蚋。”史料可以佐证当时 A.市场监管严格 B.都城布局严整 C.公共卫生良好 D.城市经济繁荣 6.表1中的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表1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澶渊之盟 宋、金对峙开始 B 元朝设宣政院 中央正式管辖台湾 C 明朝地方设“三司” 加强中央集权 D 清朝闭关锁国 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7.1860 年底,留美归来的容闳对洪仁玕提出改良政府、变革教育等建议,受到欣赏,被封为爵。后来,他离开天京经营洋行,应曾国藩之邀,为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赴美采购“制造机器之机”。这表明当时 A.寻求国家出路成为共识 B.制度变革提上议事日程 C.国家已走上富强的道路 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8.康广仁曾在致友人的密信中说: “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这能够反映维新派 A.政治经验丰富 B.社会基础广泛 C.改革举措庞杂 D.变法意志薄弱 9.伦敦《每日电讯报》记载道: “德国人从乡村骑马而行,鞍上满系巨包,皆于路上掠得者。更有俄国人以辎重炮车满载颐和园中的掳掠之物。”这段记录反映的现象应发生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0. 图2为1916年《申报》上刊登的戏剧广告。该剧是源自莎士比亚经典戏剧《麦克白》,1916年被改编为《窃国贼》,轰动一时。该剧主要影射的时事是 A.二次革命的发动 B.袁世凯倒行逆施 C.护国战争的胜利 D.北洋军阀的割据 初三历史试卷 第2 页 共8页 11. 阅读表2“1918———1926年工人罢工统计数”。对表2中数据变化节点的解读,错误的是 A.五四运动标志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 C.国民党的血腥镇压致使革命处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