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48641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

日期:2024-05-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80229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历史上少数民族和汉族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 张骞出使西域 北魏孝文帝改革 文成公主入藏 土尔扈特部回归 长征时期彝海联盟 多族人组成抗日联军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贰:各民族共同发展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目录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等重要理论、人物、现象等,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实行的基本线索,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定目标 育素养 1 2 3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前提 地区 权限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引自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历史传统: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经济文化: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政治利益: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 大杂居 小聚居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1949年 1954年 1984年 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①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②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何意义? 贰:各民族共同发展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 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 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 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 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 西藏被戴上锁链的 奴隶 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 处在奴隶社会阶段 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并派出大批人员帮扶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70 年来,各民族地区开展多形式的基层民主管理;兴建了大量学校、卫生机构及各种城镇基础设施;创作了大批优秀少数民族电影,并加强了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 ———摘编自李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事业的成就与经验》 贰:各民族共同发展 国家采取了哪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