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48652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

日期:2024-05-1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976555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4课,海峡,岸的,交往,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温故知新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 2.“一国两制”构想的前提是? 3.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4.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5.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6.中央政府深入推进哪一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 新课导入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学习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台湾问题方针、政策的变化; 2.理解两岸关系不断发展的史实; 3.理解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一、追根溯源:血脉相连 1.台湾问题的由来 孙权派卫温 到达夷洲 三国 隋朝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 设澎湖巡检司 元朝 明末 荷兰侵占台湾 郑成功 收复台湾 清初 清(康熙) 归入清朝版图设置台湾府 设台湾行省 清(光绪) 1895年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胜利收复台湾 1945年 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 1949年 第一次 分离 收复 第二次 分离 回归 第三次 分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台湾问题的性质 1949年4月,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分离 蒋介石败逃台湾 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有何不同? 台湾问题:国共内战的结果,是中国内政问题 港澳问题: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结果,是中国主权问题 性质:历史遗留的中国内政问题 一、追根溯源:血脉相连 1.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 材料一: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的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 材料三: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邓小平 新中国成立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武力) 20世纪50年代: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 【材料研读】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我国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方针政策有什么变化? 两岸和平统一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一个中国的原则 二、矢志不渝:推动统一 2.两岸关系的发展 隔绝状态 国民党退往台湾,两岸长期处于隔绝状态 1949年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佑任《望大陆》(1964年) 【诗歌鉴赏】诗歌反映了作者什么情感? 诗歌反映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 渴望回到家乡的强烈情感。 二、矢志不渝:推动统一 2.两岸关系的发展 走向缓和 国民党退往台湾,两岸长期处于隔绝状态 194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炮击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1979年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 台湾与大陆“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涯” 1982年7月,蒋经国在悼念其父蒋介石的文章中写道,“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为回应蒋经国,1982年7月24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廖承志致函蒋经国先生。信中希望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 台湾老兵“自由返乡运动” 台湾民间团体呼吁开放两岸交流 二、矢志不渝:推动统一 2.两岸关系的发展 国民党退往台湾,两岸长期处于隔绝状态 194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炮击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1979年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并在经济、 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1987年 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打破隔绝 二、矢志不渝:推动统一 台湾老兵回大陆祭拜亲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