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48988

11.2《与妻书》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199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1.2,与妻书,课稿,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与妻书》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妻书》。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十一课课文《与妻书》,又名《与妻诀别书》。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表达了林觉民对妻子陈意映深深的爱意和强烈的爱国之情。他把家庭、国家和人民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孩子的爱和对整个国家、人民的爱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大爱无疆、心系天下。 二、说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 熟悉书信写作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能运用书信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 3、理解、唤醒对家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我具体选择了三种教法。 1、诵读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文章复杂情感和表达方式。 2、学生相互合作讨论。质疑,激疑,引导学生思考儿女之情与家国责任的选择与取舍。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利用课件展示文章脉络,帮助学生梳理文脉,体会本文写作特点。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涌现出大批立于潮头、富有担当精神的楷模。这其中有领导革命实践的革命领袖、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先烈,也有无数心怀天下的有为之士。现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青年应当向这些时代楷模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牢记复兴使命,厚植家国情怀,扛起肩头责任。 (二)林觉民简介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林觉民(1887-1911)辛亥革命先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字意洞,号抖飞,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学习时,即深受民主思潮影响,倾向革命。1907年赴日本庆应大学留学,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将发动广州起义,即归国返乡,组织几十名革命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起义时,领先袭击总督衙门,负伤被捕。在督衙受审时,他毫无惧色,且当众演说,声讨清廷反动罪行,宣传革命思想,后从容就义。 (三)时代背景 1911年4月27日,一群年龄平均20多岁的年轻人,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们踏上了寻找理想的征程。他们就是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后来,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的遗体被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后来广州红花岗也被改成了黄花岗,此次起义便称为黄花岗起义。 起义的三天前———即4月24日晚———写给其妻子陈意映的诀别信。当时,他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志,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夜阑人静时,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而轰轰烈烈、生死难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不能自已,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书,即《禀父书》及《与妻书》,天亮后交给一位朋友,说:“我死,幸为转达。” (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完成相关基础知识预习后,感受作品风格。 2. 梳理文本,理清思路 3. 结合时代,感受作者的抱负和使命 (五)合作探究,突破重点 每个小组需要完成的任务: 1、制作文本特点分析表格 篇目 文体类别 类别细分 判定依据 (文本及外部) 文体要素 文体特征 《与妻书》 书信 家书/情书/遗书 ①林觉民在信的结尾提及让妻子请教“家中诸母” ②这是丈夫写给妻子最情真意切的告白,一反中国传统的晦于言爱,出现了类似“吾至爱汝”的较为大胆的表达③“死”“卒”等字出现多次,并对身后之事有所交代 通常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几个部分。 亲切自然、朴素真实、明确主题、留白控制和个人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