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我和马儿在一起》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我和马儿在一起》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的第十五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它与本册教材中的第9课《蜻蜓飞飞》、第10课《画出你的想象》、11课《儿歌变画》成为一个系列的造型表现单元,它从培养孩子们观察、想象、联想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本课从小朋友对马儿的造型特点的认识到逐渐对马儿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引导孩子们画出和马儿在一起的各种有趣场景。 学情分析 本阶段孩子的特点: 形象直观的东西更能吸引他们, 造型能力欠缺, 喜欢游戏和表演。他们渴望有机会来展现自己和自己的作品, 更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和小伙伴的关注, 但同时做起事来时间观念不足, 比较拖拉, 课堂活动的时间上不好把握。对于马,大部分二年级的孩子在电视或者书本中认识马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看到马儿,孩子们对马儿既熟悉却又神秘,所以会特别好奇。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了解马儿的生活习性,掌握马儿结构特征,感受马儿的体态美。 【艺术表现】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表达自己和马儿一起的情景和感受。 【创意实践】能发挥想象,讲述我和马儿在一起的趣事,理解马儿结构并绘画。 【文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思路 首先通过图片让孩子了解马儿的生活习性,堂握马儿结构特征,接着又引导学生想象和马在一起的情景,通过简单的创意表达自己和马儿一起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了解马儿的造型特征基础上,可以对这一特征进行夸张和想象。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和马儿在一起的故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及材料(黑色记号笔、水彩笔、绘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手偶导入)嗨!大家好,我是小马奔奔,很高兴跟大家见面,今天,我来邀请大家去我的家乡参观那达慕大会赛马,看完视频请告诉大家什么颜色的马儿跑的快?为什么跑的快? 总结:马儿的颜色有很多,比如白色,黄色,棕色,棕红色等,全世界的马儿品种有200多个,中国有30多个,如:三合马、蒙古马、伊犁马。让我们走进马儿生活中,共同学习《我和马儿在一起》 (设计意图:通过手偶和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二、发展阶段 活动一:了解关于马的知识 师:听!小马奔奔来跟大家介绍马儿的历史啦! 马,草食性动物,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马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小等。 师:你还知道那些马儿的知识?请把课前收集的有关马儿的资料,跟大伙儿一起分享。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马的知识,请大家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马的声音、播放马儿视频,让孩子们感受真实的马;通过观看课件,让学生感受马离我们很近,一起并肩作战,一起干农活,是我们人类最可靠的朋友。) 活动二:认识马的几何构成 1.长方体的脑袋 2.圆柱形的脖子 3.油亮的鬃毛 4.圆柱形的四肢 5.椭圆的肚子 6.细长的尾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马的的形态及画法有初步了解,为后续的绘画做铺垫。) 活动三:分析马的结构,学习画马 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分析基本形进行组合,完成各种动态的马。 (设计意图:画各种动作的马是本课的难点,本课利用教具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如何绘画马的形象,如何画出各种动态的马的造型。) 活动四:欣赏艺术作品中的马 师:我们已经对马儿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欣赏画家是如何画出马儿奔跑的样子,同桌讨论一下,画家用了哪种绘画方式绘画?画中表达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如何欣赏一张完整的美术作品,从内容上、色彩上和创意童趣上进行欣赏。学习将自己的作品画得更生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