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理解呼吸道的作用 科学探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科学实践: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能力 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关注呼吸系统健康,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呼吸道的组成,理解呼吸道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归纳总结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翻开特工档案,我们继续探索人体结构密码,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受精卵和肉包两位特工,认识了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今天,我们继续认识一位新的特工,一起跟随他的脚步走进呼吸系统,认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二、探究一: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 1、自主学习,初步认识 自主阅读课本,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填写导学案 2、深入理解,细节点播通过动画,结合消化道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并引出会厌软骨。展示吞咽时会厌软骨的活动,同桌相互描述动画内容,认识会厌软骨的作用。 三、探究二:呼吸道的作用 (一)呼吸道能保证气体畅通 1、小组合作探究:按一按:顺着脖子向下轻轻按压,体会有什么感受?捏一捏:观察羊肺管的软骨是否闭合,捏一捏羊肺管是何感觉?折一折:折叠软管和吸管,观察二者有何区别?通过以上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气管和支气管是由“C”型软骨构成,能保证气体畅通。 2、感知体验:按捏鼻梁和鼻翼,感受二者区别,引导学生认识呼吸道不仅有软骨,还有骨,并归纳总结出呼吸道由骨或软骨构成,能保证气体畅通。 (二)呼吸道能对空气进行处理 1、鼻对空气的处理初步感知:捏住鼻子大口呼吸十次,感受口腔中的变化,思考用鼻子呼吸是否有这些感受。 深入理解:讲解鼻对空气的处理,并总结出能够使空气清洁、温暖、湿润。 2、气管对空气的处理 演示实验:通过“神奇软管”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带有分尘的空气通过神奇软管后被净化为清洁的空气,而普通软管则不会,接着剪开软管,观察内部结构并思考: (1)“神奇软管”模拟了什么?“棉絮”模拟了什么? (2)棉絮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气管对空气的处理。系统介绍:通过视频详细介绍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引导学生理解气管和支气管能使空气更加清洁、湿润,并引导学生不要随地吐痰。 连线总结: 通过将结构和功能进行连线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认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基本理念。 四、探究三:呼吸系统疾病开展特工记者会,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学生介绍肺炎、哮喘和尘肺这三种疾病的病因。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五、随堂演练完成导学案上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学有所用,学以会用。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 A.气管和肺 B.鼻和呼吸道 C.呼吸道和肺 D.喉和气管 2. 在鼻腔中鼻黏膜内毛细血管的作用是:( ) A.温暖空气 B.过滤空气 C.消灭细菌 D.湿润空气 3. 下列有关呼吸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B.哮喘是支气管感染或过敏引起的疾病 C.鼻腔内表面的粘膜具有清洁和湿润的作用 D.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 4. 人在吞咽时,能够遮住喉的入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的结构是( ) A.喉结 B.会厌软骨 C.环状软骨 D.甲 1-4 CADB 六、课堂总结 将本节课所思、所学、所想绘制成手抄报并进行展示。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在沉浸式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效果较好,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本节课,我以“特工 O的秘密任务”为主线,通过氧气进入肺的路径和经历,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