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51402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6-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301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3-2024,格式,教学设计,三峡,10课,学年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语文(统编版)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三峡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 八年级上册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养成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习惯。 2.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情境,感受长江三峡雄伟的形势和奇丽的景色。 3.领会课文运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特点。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情境,感受长江三峡雄伟的形势和奇丽的景色。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运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特点。 教学过程 同学们好,我是…老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文言文《三峡》。 (一)导入 长江有一条神奇秀丽的峡谷,四季变化,奇景迭出,几千年来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驻足咏叹,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一起欣赏三峡的山山水水。 任务一:看视频,了解长江三峡 黄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我们来了解一下长江三峡。结合视频内容,我们来看“峡”字的字形结构,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样的地势才可以称得上“峡”呢? “峡”的左半部分为“山”。右半部分为“夹”,字义为从左右两旁限制,“峡”在字典中解释为“两山夹水处”。山为屏障,水随山势而流,山势界定了水的流向,山水始终是相依的。接下来,请同学们与黄老师一起品言析文,赏三峡。 任务二:读课文,借注释通文意 课文带有骈文特点,句式整齐,节拍多为二二式,读起来朗朗上口。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同学们,请对照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有没有不会翻译的句子呢?黄老师所带班级同学对以下几组句子产生疑问,他们选的句子比较典型,我们一起来翻译一下。 同学们,我们来回顾旧知。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的《木兰诗》中见过这样一句话,“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在翻译时,我们把将军和壮士放在一起翻译为:将士们,整句意思是:将士们身经百战,征战多年,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这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同学们翻译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上下勾连,整体理解。 讲解以下三组句子: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山峰和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住了)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学习文言文写景名篇,仅会翻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体会词句带来的优美意境。接下来我们通过完成一个情境任务,更加深入地体会文字艺术带来的魅力。 任务三:识美景,捕捉山水特征 《跟着书本去旅行》的小编选中了《三峡》这篇课文,想请同学们帮忙宣传三峡的旅游景点:如景点名称、适合游览的季节、游览看点、设计依据等。 景点名称如: “漂流谷”,适合夏天去漂流,设计依据为“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来到这里,你一定能够感受到三峡水势的奔放湍急,享受一泻千里的快感。“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水势浩大,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我们乘船漂流快水。 还有同学设计景点名称为“春韵谷”———适合春季游玩,水清、树荣、山高、草盛,俯视潭底,静心聆听泉水叮咚;仰视两岸高山上的怪柏,感受三峡的生机与秀丽,趣味良多,不可不去啊。 我们还可以给景点命名为“一线天”,设计依据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略无”指完全没有,连与略无强调了两岸群山绵延起伏,一点儿也没有中断的地方。这里如果从空中俯视,能看到山脉磅礴、绵延百里的气势,三峡山的雄伟就凸显出来了。“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