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55122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 (共19张PPT)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5-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148166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PPT,纲要,历史,中外,必修,2019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一、选官制度: 1、九品中正制 100%大权独揽 皇权 士族 皇权 士权 获得世家大族的支持拥护,巩固皇权 获得皇帝分享的选官特权,世代为官 利益交换 1、九品中正制 时间:曹魏政权 首倡:陈群 中央任命 中正官(士族) 评定人才等级 任命官职 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并重 主要看重家世 4 2、科举制 (1)演变 ①隋文帝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 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④武则天 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③唐太宗 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⑤唐玄宗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积极: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升社会文化水平;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后被西方国家借鉴,推动世界文明进步。 废除 1901年9月清廷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1903年,张之洞、袁世凯等会奏渐停科举。因科举为利禄所在,人们趋之若鹜,新式学校难以发展。因此,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分离。 (2)评价 消极:束缚人们思想;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选官制度的演变 先秦时期 秦 魏晋南北朝 汉 隋唐 “王位世袭” “世卿世禄” 军功爵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士族政治 平民政治 二、中枢政务机构: 三省六部制 沿革 职权 程序 特点 影响 二、中枢政务机构: 三省六部制 1、沿革 (1)雏形: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三省 (2)确立:隋文帝时,正式确立 (3)完善:唐朝设立政事堂,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2、职权 3、运行程序 中书省 ——— 门下省 ——— 尚书省 -— 六部 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决策机构) 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审议机构) 尚书省:负责执行、处理政务(执行机构) 7 从唐代三省位置图来看,三省的分布呈现如下特点:中书省与门下省位于太极宫(皇宫)内南侧的东西两边,尚书省则距离皇宫较远,但居于皇城中心位置。这样的布局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三省六部的权力格局,即中书省和门下省侧重于辅助决策,而尚书省侧重于行政执行。 在专制时代的中国,离皇帝的远近往往能体现权力的大小,由此,从位置图看,虽然尚书省在皇城中心位置,但中书省、门下省在宫城内,其权力和地位有可能逐渐超过尚书省。唐朝三省地位的升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出于维护皇权的需要,也同君权与相权之争密不可分。 中枢政务机构———三省六部制 9 分割相权,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三省职权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三省集思广益,有利于减少皇帝独断造成的决策失误。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5、影响 4、特点 三分相权,职权分明:三省的长官同为宰相,三省分权,既相互制约,又分工合作,既加强皇权,也提高行政效率。 节制君权:皇帝所颁布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 中枢政务机构———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的重要意义: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本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唐六典》 书影 《大唐六典》,简称《唐六典》,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官修的行政法典。它记载了唐朝前期的官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 思考:以上三图分别是什么时候的政治体制?反映了怎样的趋势? 三、赋税制度 国家 人民 -—财政支出:养兵、赈灾、工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