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57690

初中语文八年级9《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123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初中,语文,八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设计:《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 3.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我早就听说我们 班的同学很优秀,今天大家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同学们说是吗?好!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了《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的大意,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知识的情况,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检查吗?(好) 请同学们看屏幕: 1、判断:下列说法对吗?(灯片:文中说“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桃花源人为躲避战乱,他们为何只带妻子而狠心丢下儿女?他们来此“绝境(没有出路的地方)”不是自寻死路吗?(生答,老师纠正) 2、解释加点的词: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遂与外人间隔( )3、翻译句子: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同学们回答得很准确,真棒!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理解课文内容,看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究竟是怎样的?他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二、熟读课文,质疑探究 1、 读课文、思考,本文线索是什么?(渔人行踪。即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事的。)(灯片) 师:本文的写作思路是很明晰的:发现桃花林—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作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1、2段,思考: 1、渔人看到的桃花林是怎样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写桃花林的奇异是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其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有哪些?(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小结:第一节,写渔人无意间发现桃花源的入口。 2、谁能说说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生答: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渔人从小口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这里的人生活得好吗 何以见得 (找描写桃花源人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你能用一句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结:第二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6、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了什么? ———大惊”是什么意思?(非常吃惊)写出了桃花源人见到渔人到来非常惊异。说明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 7、桃花源中的人是怎样对待渔人的?表现了桃花源人的什么特点?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见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8、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9、探讨: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会说些什么?(应说的是秦末几百年以来战乱的历史。灯片)桃源人听后,叹惋什么?(为桃花源外世上的动乱、黑暗而叹惋,也为老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