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58676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测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1次 大小:22917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北省,期中,解析,原卷版,试题,历史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 高二期中测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04月29日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城邑以王族宗庙为中心,规制严格。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邑面积超过东周王城,宫城的军事防御功能非常完备,城郭内还有专门的工商业区域划分。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功能的转变 B. 社会转型的推动 C. 兼并战争的需要 D. 等级秩序的崩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城郭内还有专门的工商业区域划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都邑中都出现了专门的工商业区域划分,这是生产力发展和进步,社会逐步转型的结果,使得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都邑中出现了新变化,B项正确;城市功能的转变是表现和结果,并不是原因,排除A项;城市功能的转变主要和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有关,而不是兼并战争的需要以及等级秩序的崩溃,排除CD项。故选B项。 2. 下表为荀子和贾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二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 ) 荀子 “入境,观其民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其畏有司而顺,古之风也” 贾谊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A. 阶级立场的差异 B. 主观情感的左右 C. 治国理念的不同 D. 历史认知的偏差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至汉初(中国)。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和贾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不同,荀子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恢复了古朴风气,而贾谊则批评商鞅变法抛弃了儒家的礼义仁恩,导致社会风气败坏。这种评价差异的根源在于二人治国理念的不同,荀子虽主张礼法并用,但仍强调礼的教化作用,而贾谊作为儒家学者,更加强调礼义仁恩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地位,C项正确。A选项“阶级立场的差异”表述不准确,二人皆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排除A项;“主观情感的左右”和“历史认知的偏差”虽可能对二者的评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评价差异的根本原因,排除B、D项。故选C项。 3. 据推算,自公元605年起,参与开挖通济渠的民工达360万,参与疏通古邗沟的民工不下10万;公元608年,参与开挖永济渠的河北民工数超过百万。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得以贯通的重要条件是( ) A. 民众对兴修水利的热忱 B. 水利工程修建技术成熟 C. 政府对交通发展的重视 D. 国家组织动员能力强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根据材料“自公元605年起,参与开挖通济渠的民工达360万,参与疏通古邗沟的民工也不下10万;公元608年,参与开挖永济渠的河北民工数超过百万”可知,隋朝能够调动大量民工参与修建大运河,体现了大一统王朝的动员能力,D项正确;隋朝大运河得以贯通的重要条件是大一统王朝的动员能力, “民众对兴修水利的热忱”虽然对大运河的修建有影响,但不属于重要条件,且民众是被征发劳役,没有热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