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59299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2 内容理解与概括(讲练)(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5次 大小:9343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讲练,2024年,解析,原卷版,概括,内容
    专题12 内容理解与概括 2 【课标要求】 2 【考点解读】 2 【命题趋势】 2 2 考点 内容理解与概括 3 3 考法一 概括内容要点 3 考法二 探寻事件原因 6 考法三 探究观点态度 10 考法四 分析评价内容 14 17 知识点一 内容理解题误区分析 17 知识点二 内容理解与概括答题技巧 18 知识点三 做题思路与方法 19 20 【课标要求】 2022版课标中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有如下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阅读古代诗文名篇,考查词义理解、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断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等。 【考点解读】 文言文的内容理解与概括,考生须在读懂、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在的逻辑性进行归纳和总结。包括:对课文整体的把握;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内涵的分析;对人物思想、情感的评论、剖析等。常见出题形式有问答题、选择题、填空题。 【命题趋势】 文言文阅读题的考查方式和考点是相对稳定的。命题人通常会选择浅易的叙事或史传类文言文,一般不会选择纯粹论说类文本。尽管设题的方式不同,但试题一般都指向对文本理解能力的考查。 各地出现了一些有新意的试题,形式灵活、内容有趣、指向明确,令人耳目一新。考查根据上下文语境推知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理解文意以及建构语言的能力。注重情境创设,任务驱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部分试题创设真实的情境,交给考生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让答题过程成为饶有兴味的学习探究过程。 考点 内容理解与概括 考法一 概括内容要点 (2023·西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请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特点。 【答案】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写水又是按季节来写。描写山水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乙文调动各种感官写水,如,听觉、视觉、触觉等。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先写山,后写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对山的正面描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对山的侧面描写,突出了山的连绵和高峻。写水按季节顺序来写,先写夏天,再写春冬之时,最后写秋天。“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对水的正面描写,“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对水的侧面描写,突出了夏天江水的盛大与湍急。 乙文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写水。“数步,闻疾雷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