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59526

6.老山界 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7341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老山,课件,3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6.老山界 陆定一 导入新课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中提到的“五岭”指的是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和越城岭,其中越城岭又名“老山界”,它是长征路上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老山界,在地图上名为越城岭,在广西兴安华江瑶族乡,又称瑶山,是五岭之一,越城岭的中段分支,呈西南—东北走向,长21公里,宽6公里,方圆126平方公里。其主峰猫儿山,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向上看,耸立于云端之中;向下望,简直是绝壁悬崖。1934年,红军长征途经这里,翻越的第一座高山就是老山界,由此而举世闻名。 1.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2.品味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学习目标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写作本文时,作者在红军长征部队里的“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作者简介 背景材料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毅力,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跟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老山界是“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1.易错字 字词学习 惊惶( ) 苛( )捐杂税 打颤( ) 骨碌( ) 酣( )然入梦 蜷( )缩 缀( ) 矗( )立 澎湃( ) 落( )得很远了 huáng kē zhàn gū lu hān quán péng pài zhuì chù là 【惊惶】 惊慌。 【攀谈】 闲谈。 【亲热】 亲密而热情。 【苛捐杂税】 指繁重的捐税。捐,赋税。 【酣然入梦】 畅快地入睡。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鼓动】 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 2.词语释义 3.多音字 盛 嚼 chéng 盛饭 shèng 茂盛 jué 咀嚼 jiáo 细嚼慢咽 咬文嚼字 觉 jiào 睡觉 午觉 jué 觉得 觉悟 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记叙六要素,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 地点: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 人物: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 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 经过: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 结果: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 本文记叙了红军战士经历种种困难成功翻越老山界的故事。 时 间 地 点 人 物 活 动 第 一 天 天黑 夜里 半夜里 第 二 天 黎明以后 山沟、瑶民家 沿着山沟向上走;与瑶民攀谈 山脚 准备爬山 山路上 夜行军 半山腰 半夜露宿 雷公岩 吃饭;翻越雷公岩,继续爬山 山 顶 顺利下山,征服老山界 顺序: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 下午 下午 2.请结合文章完成下面的表格,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红军翻山示意图 下午 沿着山沟 向上走 傍晚 在瑶民 家攀谈 天黑 山脚 登山 黎明 半夜 “之”字路攀爬 吃饭、登山 山腰露宿 到达 山顶 下午两点多 一气跑下山去 宿营地 4.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方面? (1)山路险峻,悬崖峭壁———走路难; (2)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睡觉难; (3)饥饿———吃饭难; (4)伤病员多,敌人追击———处境难。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 第二部分(2-32):主体部分,叙述翻山的经过,着力写山的高、陡、险,突出翻山的困难,用以衬托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