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60079

2024年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四)(云南卷)(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5291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
    2024年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四)(云南卷) (全卷四个大题,共25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本题8分)阅读感悟下面的选段。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①“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唐天宝三年,33岁的杜甫与44岁的李白初次相遇于东都洛阳。他们遍游山水古迹,他们_____诗酒人生,他们相约、相伴、相行。虽然李白早已_____,杜甫刚刚崭(zǎn)露头角,他们整整相差了11岁,却因着“宿命”相识、相知、相惜,结下了一生最为珍贵的友谊。 ②“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李白狂歌放酒、恣意潇洒,他高昂着头,看到的是蓝天的浩渺(miǎo),雄鹰的搏击,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_____漂泊、半生蹉跎,他低垂着头,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沟壑的幽深,因而_____,歌声萋苦。 ③“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仙”出世,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行;“圣”入世,一生都在现实的荆(jīnɡ)棘与泥泞中跋涉。李诗秀于神,杜诗美在骨。两人都以超凡的诗才,撑起了唐代诗坛一片“高不可及”的瑰(ɡuī)丽天空;都以博大的胸襟,文学史上谱出了“文人相重”的一段千古佳话。 1.(2分)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崭(zǎn)露 B.浩渺(miǎo) C.荆(jīnɡ)棘 D.瑰(ɡuī)丽 2.(2分)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携手 B.恣意潇洒 C.沟壑 D.萋苦 3.(2分)选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交谈 名声大振 辗转 提心吊胆 B.畅谈 名满天下 辗转 忧心忡忡 C.交谈 名满天下 翻转 提心吊胆 D.畅谈 名声大振 翻转 忧心忡忡 4.(2分)文中画线句子的语病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成分残缺 B.语序不当 C.句式杂糅 D.搭配不当 【答案】1.A 2.D 3.B 4.B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 A.崭(zǎn)———zhǎn。 故选A。 2.本题考查字形。 D.萋苦———凄苦:凄惨痛苦; 故选D。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交谈和畅谈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侧重点和氛围。交谈更偏向于正式的、有目的的沟通,而畅谈则更倾向于随意的、无拘无束的交流。交谈通常涉及到问题的讨论和信息的交换,而畅谈则是让人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根据“诗酒人生”可知,应用:畅谈。 第二空:“名声大振”和“名满天下”虽然都描述了一个人的名声很大,但它们的重点不同。“名声大振”侧重于名声的突然提升,而“名满天下”则强调了名声的长期积累和广泛传播。换句话说,“名声大振”更多的是一种短期内的声誉爆发,而“名满天下”则代表了一种长期稳定的声 誉状态。此处表达的语意是李白的名声早就广泛传播,为人们所共知。故应用:名满天下。 第三空:辗转:非直接地,中间经过许多人或地方。翻转:指翻来转去的滚动。根据后面的“漂泊”可知,应用:辗转。 第四空: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忧心忡忡:形容十分忧愁。杜甫诗歌情感的特色是忧国忧民。故应用:忧心忡忡。 故选B。 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B.画线句中的“文学史上谱出了‘文人相重’的一段千古佳话”语序不当,应改为:谱出了文学史上一段“文人相重”的千古佳话。 故选B。 5.(本题2分)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喜爱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风景。 ②我喜欢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 ③欣赏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壮美。 ④北方的雪总是那么朴实无华、落落大方。 ⑤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