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64600

专题15《岳阳楼记》-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892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专题,记背,解析,训练,专项,文言文
  • cover
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15《岳阳楼记》 文本解析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等。 二、问题解疑 1. 首段叙述滕子京“谪守”之事有何用意? ①交代本文写作起因。②“谪守”暗含作者对仕途浮沉的感慨,奠下本文写作基调———下文的写景、抒情、议论都是围绕着如何对待贬谪这一点展开的。③反映了作者一种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应该奋发有为,而不能消沉下去。 2.“衔”和“吞”这两个词用得好在何处?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衔”“吞”二字采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极力渲染洞庭湖的阔大气势,生动别致,绘成了一幅大气磅礴的画面。 3. 第3、4两段中的写景与两节中的抒情有什么关系? 这两节中的写景是为抒情服务,作者要极力渲染出悲喜之情,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是为了抒情。 4.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忧”,迁客骚人“感极而悲”也是“忧”,他们的“忧”各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阐述。 古仁人的“忧”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即“忧国忧民”;迁客骚人的“忧”是指“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即因外物环境的触发而“忧”个人之遭遇。 5.文中“庙堂” “江湖”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 ①“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江湖”指民间(或:在野、为民);②值得肯定: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心国事,心系天下。 6. 分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警句的含义。 (1)揭示了古仁人和迁客骚人思想感情之异;(2)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3)表达了作者高远的志向。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8.“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1)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阔达胸怀和崇高情怀的肯定和赞美;(2)具有自勉之意,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3)表达了作者对好友滕子京的勉励之情;(4)同时,慨叹当今世人具有这种胸怀和情操的人太少了。 三、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对迁客骚人登岳阳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时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我看那巴陵郡的胜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水流大而急,宽阔无边;清晨湖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这里向北通向巫峡,向南直到潇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