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66747

2024年中考临考模拟预测卷02(上海卷)(原卷版+解析卷)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1427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中考,临考,模拟,预测,上海
    2024年中考临考模拟预测卷02(上海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00 分钟,试卷共 14 页,满分 150 分。 2.作答前,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姓名、报名号、座位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 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 默写与运用 (1)谈笑有鸿儒,_____。(《陋室铭》) (2)夕阳西下,_____。(《天净沙·秋思》) (3)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小明竞赛失利一蹶不振,作为他的好友,你可以引用《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____,_____”来鼓励他重燃斗志。 【答案】 ①. 往来无白丁 ②. 断肠人在天涯 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④.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⑤. 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肠、涯、畔、疑”等字的正确书写。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22分) 【甲】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谒王公廷相 王公廷相①,道艺纯备②,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公延入坐,语之日:“昨雨后出街衢,一舆人蹑新履③,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④,更不复顾惜。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注释] ①王公廷相:王廷相,明代哲学家、文学家。②道艺纯备: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③一舆人蹑新履:一位职位低微的官吏穿着新鞋。④沾濡:浸湿。 2. 甲诗作者是_____,乙文作者朝代是_____。(2分)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 (1)香远益清( ) (2)下列选项中,对【丙】文“皆择地而蹈”中“蹈”解释最正确的一项是( ) A.踩,踏 B.顿足 C.遵循,实行 D.舞蹈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濯清涟而不妖 5. 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甲】诗中的“古人”和“来者”指的是古往今来文采斐然、才华卓越之人。 B. 【乙】文中,暗示了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原因是生长在污浊的环境中。 C. 【乙】文“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表达了作者对隐逸者越来越少的感慨之情。 D. 【丙】文中,王廷相告诉作者:一个人走路千万要当心,否则摔倒会造成终身遗憾。 6. 【甲】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和【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都表达了作者_____的情感。(4分) 7. 【乙】文【丙】文都告诉我们:做人要_____。但两文的说理方式有所不同,【乙】文说理方式是: _____;【丙】文说理方式则是: _____。(6分) 【答案】2. ①. 陈子昂 ②. 宋 (北宋) 3. ①. 更加 ②. A 4. 经过清水的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5. C 6. 知音难觅的孤独寂寞 7. ①. 洁身自好 ②. 托物言志 ③. 喻理于事(借事说理)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①空:《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