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167051

第5章镇痛药 课件(共48张PPT)《药物化学》同步教学(人卫8版)

日期:2025-01-07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8284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5章,镇痛药,课件,48张,PPT,药物化学
  • cover
(课件网) 第五章 镇痛药 Analgesics 疼痛 作用于身体的伤害性刺激,在脑内的反映 保护性警觉机能 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 剧烈疼痛 使病人感觉痛苦 危及生命 血压降低, 呼吸衰竭, 甚至导致休克 镇痛药 对痛觉中枢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使疼痛减轻或消除的药物 不影响 意识 不干扰 神经冲动的传导 不影响 触觉及听觉等 锐痛,作用强 缺点:麻醉性镇痛药 (Narcotic Analgesics) “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 联合国国际麻醉药品管理局 列为管制药物 毒品(吗啡、可卡因、大麻…)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毒品可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欣快感及视、听、触等幻觉 用药后极短时间,可产生“毒瘾” 大剂量使用 则 可刺激脊髓 造成惊厥 整个神经系统抑制 呼吸衰竭而死亡 作用分类 来源分类 阿片受体激动剂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混合型激动-拮抗剂) 阿片受体拮抗剂 阿片生物碱类:吗啡 合成镇痛药:哌替啶 半合成镇痛药:埃托啡 内源性阿片样肽类 1. 阿片及其阿片生物碱 阿片是罂粟科植物罂粟未成熟蒴果浆汁干燥物,含有20多种生物碱。如吗啡和可待因罂粟碱。 阿片在十六世纪已被广泛应用于镇痛、止泻、止咳、解除焦虑和催眠。由于疗效显著,有“天赐良药”的美名。 1803年首先从阿片中 提取得到阿片生物碱 吗啡纯品。 2. 存在阿片受体的证明 。 1、吗啡类制剂大都生物活性强,有严格的构效关系及立体特异性,在脑内微量局部注射能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并能为特异性拮抗剂纳洛酮所拮抗。这些都表明体内可能存在着同阿片类物质有特异性结合的阿片受体。 2、 1971年Goldstein首先用放射受体结合法证明脑内有特异性的阿片结合。1973年三个不同的实验室(Simon,Snyder,Terenius)用高比活性的标记阿片物质各自证明了脑内阿片受体的存在。此后放射受体结合便成为研究阿片受体的重要手段。 3. 阿片受体在体内的分布 阿片受体分布广泛,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自脊髓至大脑皮层均有存在。 阿片受体分布的密度以纹体最高,小脑最低。一般而言,在灵长类中阿片受体在端脑和间脑等处含量较高;在延髓和脊髓中含量较低。 这些部位或与疼痛刺激的传入、痛觉的整合及感受有关,或与精神情绪有关或与咳嗽反射、胃液分泌等有关。 4. 阿片受体的多型性 通过对整体动物、离体器官以及阿片受体的放射受体结合试验的研究,现比较清楚的阿片受体的亚型有三种: 、 和 型。还可能存在 和 型。 比较:解热镇痛药与镇痛药 1、作用部位 外周 中枢 2、作用靶点 环氧合酶 阿片受体 不能代替吗啡类使用 它只对慢性钝痛有良好的作用 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 无成瘾性 一、阿片生物碱类 盐酸吗啡(Morphine Hydrochloride) 结构特征: 1、五个环组成的刚性分子 2、两个羟基 3、一个叔胺 4、5个手性碳(5、6、9、13、14) 5、B/C环呈顺式。C/D环呈反式,C/E环呈顺式, 性质:1、酸碱两性 2、吗啡及其盐的水溶液不稳定,放置过程中,受光催化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变色,生成毒性大的双吗啡或称伪吗啡 如何防止吗啡注射液的氧化? 3、吗啡被铁氰化钾氧化后再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亚铁氰化铁(普鲁士蓝)显蓝绿色,可待因无此反应,可供鉴别。 还原反应--吗啡与磷酸可待因的区分反应 4、生物碱反应:吗啡与生物碱显色剂甲醛硫酸试液反应即显紫堇色;与钼硫酸试液反应显紫色,继变为蓝色,最后变为棕绿色。 Frohde反应 吗啡生物碱 Marquis反应 吗啡生物碱 5、脱水重排反应:吗啡与盐酸或磷酸加热反应,经分子重排生成的阿扑吗啡,具有邻二酚结构,更易被氧化,在碱性条件下被碘氧化后,有水和醚存在时,水层呈绿色,醚层呈红色,中国药典用此反应对盐酸吗啡中的杂质阿扑吗啡作限量检查。 作用: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