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五章 抗肿瘤药 antineoplastic agents 第一节 生物烷化剂(bioalkylating agents) 也称烷化剂,抗肿瘤药中使用最早的一类。 作用机理: 在体内形成缺电子活泼中间体,及其它有活泼亲电基团的化合物,与生物大分子(DNA,RNA或酶)中含有丰富电子的基团,亲电共价结合,使大分子失活,阻碍其正常生理功能。 缺点: 烷化剂属细胞毒作用,故而对其它增生较快的正常细胞也产生抑制,产生严重的副反应。 易产生耐药性 烷化剂的分类 目前该类药物,按化学结构分 氮芥类 乙撑亚胺类 亚硝基脲类 甲磺酸酯及多元醇类 金属铂类配合物 一、氮芥类 1.盐酸氮芥* N-甲基-N-(2-氯乙基)-2-氯乙胺,盐酸盐 性质:对皮肤、粘膜有腐蚀性(只能静脉注射,并防止外漏) pH>7发生水解,失活,故制成盐酸盐,使pH在3.0~5.0 临床应用:主要治疗淋巴肉瘤和何杰金氏病 缺点:抗瘤谱窄,毒性大,不能口服,选择性差。 作用机制: 氮芥类化合物分子由两部分组成 烷基化部分是抗肿瘤的功能基 载体部分的改变可改善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根据载体的不同可分为脂肪氮芥和芳香氮芥 盐酸氮芥是最简单的脂肪氮芥 一、氮芥类 一、氮芥类 2.氧氮芥 氮原子上引入一个氧(吸电子),使N上电子云密度减少 形成乙撑亚胺离子的可能性降低,所以烷基化能力降低,毒性及活性 一、氮芥类 4. 苯丁酸氮芥 美法仑 氮甲* 瘤可宁 溶肉瘤素 用其钠盐,水溶 引入氨基酸,以 降低毒性 性好,易吸收 期达到靶向作用 提高作用选择性 一、氮芥类 5.环磷酰胺(癌得星)* 命名:P-[N,N-双(β-氯乙基)]-1-氧-3-氮-2-磷杂环己烷-P-氧化物一水合物 物理性质:白色结晶,乙醇中易溶,水中溶解度不大,且不稳定,遇热易分解 1 2 · H2O 一、氮芥类 设计原理:引入环状磷酰胺内酯,有两个考虑 肿瘤细胞内的磷酰胺酶的活性高于正常细胞,利用前体药物起到靶向作用。 磷酰基吸电子作用,降低N 上电子云密度,从而降低烷基化能力。 体内代谢:在肝内活化(不是肿瘤组织)被细胞色素P450酶氧化成4-OH环磷酰胺,最终生成丙稀醛、磷酰氮芥、去甲氮芥,都是较强的烷化剂。 一、氮芥类 异环磷酰胺 将环磷酰胺环外氮原子上的一个氯乙基移至环上的氮原子上,结构改造得到。 作用机制:同环磷酰胺,体外无效,需体内代谢活化, 不同:环上N-氯乙基易被代谢脱去,生成单氯乙基环磷酰胺(有神经毒性),抗瘤谱不同。 二、乙撑亚胺类 合成原理:脂肪氮芥类药物以转变为乙撑亚胺活性中间体发挥烷基化作用,故合成直接含有乙撑亚胺基团的化合物。 某些结构在氮原子上取代吸电子基团,降低其反应性,达到降低毒性的作用 二、乙撑亚胺类 1.塞替派 是治疗膀胱癌的首选药,直接注入膀胱效果佳。 三、亚硝基脲类 结构特征: 具有β-氯乙基亚硝基脲的结构单元 β-氯乙基的较强亲脂性,使之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适于脑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 具有最广谱的抗肿瘤作用 N-亚硝基的存在,使得N与相邻C=O之间的键不稳定,生理条件下就分解成亲核试剂,与DNA的组分发生烷基化 三、亚硝基脲类 1.卡莫司汀(卡氮芥) 命名:1,3-双(β-氯乙基)-1-亚硝基脲 性质:无色或微黄,结晶,无臭,溶于乙醇、聚乙二醇,不溶于水,注射剂为聚乙二醇的灭菌溶液 3 2 1 三、亚硝基脲类 2.洛莫司汀 3.司莫司汀 对何杰金病、肺癌 抗肿瘤疗效优 及转移性肿瘤疗效 毒性低 优于卡莫司汀 三、亚硝基脲类 4.链佐星 对胰小岛细胞癌有独特疗效。 三、亚硝基脲类 5.氯脲霉素 尤其对骨髓的抑制副作用更小 四、甲磺酸酯及多元醇类 1.白消安(又名马利兰)*代表药 命名:1,4-丁二醇二甲磺酸酯 四、甲磺酸酯及多元醇类 双功能烷化剂: 与DNA分子中鸟嘌呤核苷酸的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