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70641

名校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新高考卷)(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9次 大小:4658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名校,试题,解析,原卷版,考卷,新高
    绝密★启用前(新高考卷)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996年至2000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进行考古遗址遗物的发掘研究;而2004年至2016年启动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则把相关考古发掘与研究的范围扩展到长城以北的红山文化、石峁文化,向南扩展到淮河流域的凌家滩文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等区域。上述研究反映了( ) A. 对多元一体文明认识程度加深 B. 区域文明多样化发展轨迹 C. 华夏文明具有不断创新的特征 D. 历史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通过考古发掘与研究,不仅扩展了我们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认识,还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独特性。特别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了长城以北的红山文化、石峁文化,向南扩展到淮河流域的凌家滩文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等区域,这进一步证明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和一体性,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从“夏商周断代工程”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掘与研究的范围扩展,与区域文明多样化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到文明的创新性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华夏文明具有不断创新的特征”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涉及到的主要领域是考古学,没有反映历史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排除D项。故选A项。 2. 公元前167年,齐国太仓令淳于意因罪到长安受刑,女儿缇萦上书皇帝:“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汉文帝“怜悲其意”,下《除肉刑诏》:“非乃朕德之薄,而教不明与!吾甚自愧”“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这体现了( ) A. 舆论对皇权有限制作用 B. 仁民爱物的治国理念 C. 天人感应思想影响扩大 D. 以法为教的法律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文帝怜悯百姓废除了肉刑,这体现了仁民爱物的治国理念,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舆论对皇权的限制,排除A项;天人感应思想是指天意和人事的相互感应,认为人的行为能感应上天,上天也能影响人事。材料未体现天人感应思想,排除C项;以法为教是指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材料未涉及以法为教的法律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3. 据唐宪宗时《元和国计簿》记载:全国分为48个方镇,有15道不申户口,每岁赋入仅有浙江东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等8道49州144万户。8道赋役户是天宝时的四分之一,需要供养的军队比天宝时增加了三分之一。这反映出安史之乱以后( ) A. 南方财政强度减弱 B. 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C. 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 北方饱受战乱摧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宪宗时期有15道没有纳入赋役范围,国家财政区域缩小,这反映了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正确;材料反映南方财政强度增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下降,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