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70706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5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25337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1,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谏 太 宗 十 思 疏 作者:魏征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 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和“十思”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作者介绍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政治家。魏征从小成了孤儿,家境贫寒,但喜好读书,涉猎广泛。他胸怀大志,见天下渐乱,尤注意研究纵横之学。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后,魏征先为义军首领李密所用,后随李密投奔李渊,成为太子李建成的亲信。“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计前嫌,委以重任,累迁至左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魏征帮助唐太宗确定了“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的治国方针。 作者介绍 他还敢于犯颜直谏,曾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次劝唐太宗以隋亡为鉴,认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薄赋敛,轻租税”,对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起了重大作用。 著有《隋书》的绪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名篇有《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 题目解说 本文是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谏太宗”交代了写作目的;“十思”则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十种值得深思的情况;“疏”是一种文体,属古文体中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章。疏,是分条论述的意思。 文学常识 疏 疏,奏文的一种,作为应用文体,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疏始创于汉代,后世又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文体的总称。疏的含义是分条陈述。疏的用途广泛,论谏、劝请、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均可用疏。比较著名的有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 文学常识 奏疏、章表: 古代官吏书写给君主的文书,皇帝用朱砂红笔亲手批谕后发还原奏人。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章表分用以谢恩为“章”,用以陈述事实为“表”。奏疏的内容有多个种类,包括言事、对策、请安等。 写作背景 在贞观初年,鉴于隋朝灭亡的教训,唐太宗励精图治,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但随着功业日隆,内外无事,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并且变得“喜闻顺旨之说”而“不悦逆耳之言”。魏征却清醒地看到繁荣昌盛背后的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上疏进谏。贞观十一年(637),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的第二疏。唐太宗看后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 趣事--魏征与唐太宗的故事 (1)鹞死怀中--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趣事--魏征与唐太宗的故事 (2)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 ”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趣事--魏征与唐太宗的故事 (2)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 ”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