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71228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九年级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27297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九年级,一模
    2024年中考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试卷历史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卷面分值80分,共8页,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答题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按要求涂黑,每题2分,共36分) 1. 经考古发现,商朝遗址中有众多契刻在牛、猪等动物肩胛骨上的甲骨卜辞,也发现商王祭祀活动中往往斩杀多达数百甚至上千头牲畜。据此推测合理的是,商朝时期 A. 商品经济出现并持续发展 B. 畜牧业是重要的生产部门 C. 雕刻艺术得到了广泛传播 D. 甲骨文记载内容十分丰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商朝遗址中有众多契刻在牛、猪等动物肩胛骨上的甲骨卜辞,也发现商王祭祀活动中往往斩杀多达数百甚至上千头牲畜”可得出畜牧业是重要的生产部门,B项正确;商品经济出现于秦朝,排除A项;雕刻艺术得到了广泛传播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未体现甲骨文记载内容十分丰富,排除D项。故选B项。 2.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工程建成后,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这有利于( ) A. 齐桓公成霸主 B. 商鞅推行新法 C. 秦完成统一大业 D. 夏朝巩固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有利于秦国经济的发展,从而有利于秦完成统一大业,C项正确;齐桓公成为霸主是在战国之前的春秋时期,排除A项;商鞅推行新法始于公元前356年,发生在都江堰修建之前,排除B项;都江堰修建是在战国时期,而此前夏朝已经消亡,排除D项。故选C项。 3. 下表为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治理措施,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政治 经济 思想 军事 颁布“推恩令”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尊崇儒术 反击匈奴袭扰 A. 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 D. 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颁布‘推恩令’、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尊崇儒术、反击匈奴袭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设置刺史,经济上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思想上尊崇儒术,军事上反击匈奴侵扰,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B项正确;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为夏商周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是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4. 北魏太武帝时期,墓葬壁画醒目地绘着毡帐星布、宰羊饮酒的宴饮场面;文成帝时开始出现养殖耕牛的画面;到孝文帝时期,墓葬出土物中反映农业生产的器物、画面数量日益上升,集体狩猎等场面逐渐减少。这反映了当时北方地区( ) A. 墓葬壁画风格多元 B. 不断强化中央集权 C. 游牧文化完全消失 D. 民族交融趋势明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北魏太武帝时期,墓葬壁画醒目地绘着毡帐星布、宰羊饮酒的宴饮场面;文成帝时开始出现养殖耕牛的画面;到孝文帝时期,墓葬出土物中反映农业生产的器物、画面数量日益上升,集体狩猎等场面逐渐减少。”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体现了北魏由游牧生活向农业生产转变的过程。“游牧生活”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农业生产”是中原人民的生产习俗。北魏孝文帝实施汉化改革,学习汉族制度文化,大力推动民族交融,鲜卑民族越来越多地接受了汉族的生活方式。因此,材料体现了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